(注:故事素材的提供者:闻喜中学王泽玉老师)
最近各种寻开心,已经太久不写东西了,以至于每每有想法的时候,总会在习惯性的懈怠中,让想法变得越来越缥缈,到最后不了了之。这样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徒留许多懊悔。
最近指导我们打太极拳的王老师给我讲了个故事,他给我下任务,说是让我就这个故事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母亲》 。
王老师是个奇人,我和他同事多年,不刻意接触,但直接或间接地,仍知道他许多事情。最初认识,是因为在一起打扑克。我们都是高考学生的领队,等待学生的间隙,坐在休息室里打扑克。记得他的水平一般,却超级认真。不知道他后来有没有保持这种娱乐,我是多年不打扑克了。
我偶尔去单位的活动中心运动,羽毛球、乒乓球都摸一摸,王老师这两样都玩得很好。他的一条腿似乎不利索,所以他活动的幅度并不大,他还习惯用左手。打乒乓球时,他基本上老是站在离案板比较远的地方,在原地用左手拉直线长球,以不变应万变。打羽毛球也大抵如此,可谓自成一派,是活动中心一道奇葩。
我孩子以前鼻炎很严重,我挂在心里,愁在脸上,嘴里常念叨。王老师当时正好和我在同一个办公室。他负责某班级的数学教学。据说他并不是数学系毕业的,他在学校的本职工作是负责理科化学、生物实验室。我曾见过他在实验室里的工作,他买了一些水果,像变魔术一样,自制学生做实验的用品。当时单位缺数学老师,他就顶上来了。隔行如隔山,我从教二十多年,一直教的是历史,我无法想象一个老师可以教物理、化学,还可以教数学会有多牛逼。可能是听我经常念叨孩子的鼻炎,有一次,他告诉我他摸索了一套脸部按摩法,让我把孩子叫到跟前,他亲自教给孩子。由此我才知道他一直在研究周易,还懂得经络。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在王老师的影响下,我也开始对经络学有了兴趣,王老师把他的一本中里巴人的《求人不如求己》借给我看,那本书至今还摆在我的床头柜里,旁边还有我后来陆续买来的同类书籍。
王老师平时总穿最普通款式的衣服,我没见他穿过皮鞋,他总是穿一双布鞋,要么走路,要么骑一辆最老式的自行车。他总是独来独往。他喜欢唱歌,他的嗓音很浑厚,他唱歌总是颤着音,无论唱什么歌他都会带上他自己的特色。
单位里几个喜欢打太极的,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先是学会了杨氏太极简化24式,我们一起参加了一次县上举办的活动,之后我们又跟随王老师学习杨氏太极103式,至今已坚持了几个月了。
王老师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我脑子里还在琢磨他刚刚示范给我们的“玉女穿梭” ,所以仅仅听了个大概。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某女人多年不孕,岁数比较大了,才终于生了个男孩,但孩子生下来体质不太好。这女人就带着孩子去庙里求签问卦,庙里的和尚说,这孩子命里有一劫,如果他能挺过那一关,此后就能大富大贵。
那孩子长大后,参了军,多年南征北战,在军队里表现得颇为勇敢。抗战胜利时,在一次接受日军投降的过程中,发生了意外,他被打死了。时间正好是和尚说的他命里有劫的时间。
就在他被日本人打死的那天晚上,他母亲做了个梦,梦见他跪在地上说:“妈,我就要回来了,要在家里住一周。”他母亲就知道儿子可能出事了。两天后,有人把他的尸体送了回来,他母亲没哭没闹,非常平静地接待了来人,然后把他下葬了。
从那天开始,他家里一直闹鬼,家里的面瓮盖子自己掀起来了、擀面杖忽然自己掉到案板上了、母亲的夜壶莫名不见了……之类的事情不时发生,很不安静。邻居给他母亲出主意,让他母亲请个法师做法,震一震鬼魂,他母亲不同意;邻居让他母亲没事了到别人家坐坐,毕竟家里闹鬼瘆的慌,他母亲也不愿意。他母亲说:“孩子说了,他在家里住一周,我得陪着他。”果然,一周之后,家里就安静了。
故事到这里应该就结束了。王老师仍然絮絮叨叨,说的大致是那个人是谁,他的母亲又是谁,似乎是他们村的,和他家还有点亲戚关系。这些话要证明的可能就是一点: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对于故事本身的完整性来说,这些话已经没有意义了。
王老师说,他曾经几次想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但都没成功。所以他让我试一试,写出来的话,把他的名字也署上。
我可能是听得太不仔细了,以至于我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有许多细节无法展开。
尽管王老师讲了故事里的人物的真实性,但我仍然对故事本身的真实性不抱信心。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轻易而果断地否定鬼神的存在,但闹鬼的说法我们小时候常常听到。我小时候还亲见了村里一位婶婶“鬼神附体”,整个过程活灵活现,让当时的我深信不疑。现在想来,在一些落后偏远的山村,经济和教育水平都很低下时,那样的现象多一些,并不奇怪。
我一直在琢磨的是王老师的要求,他让我以“母亲”为主题写这个故事。既然是以母亲为主题,那他想要说的显然是这个母亲以及她对孩子的爱的伟大。一定是我漏听了许多细节吧?就我所听王老师所讲,故事本身不太好以母亲为题。但我并不愿意去问王老师,在他的讲述中,我容易迷失在这样的氛围里:冥冥之中的力量,人的命数是天定的。
为了完成这篇命题作文,我展开想象的翅膀,努力去想象:一个高龄产妇,儿子体质不好,她会如何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她必得十分坚强,像老母鸡护着小鸡一般,拉扯着孩子度日;孩子要参军,她一定不舍得,但她也许拗不过孩子,最终选择了同意;孩子不在身边的每一天,她一定提心吊胆,日日为孩子祈祷;孩子托梦给她,她必是肝肠寸断,但她要以最好的状态,陪伴孩子在身边的最后七天,哪怕此时的孩子和她已经阴阳相隔!
不知道这样的想象或者说是推断是否与事实本身相符。我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知道每一个爱孩子的母亲会怎样付出,在母爱面前,文字和语言总是苍白无力的。
暂且这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