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虑良久,都不敢提笔写这个话题,不敢提笔是因为无知,觉得自己读的书太少。
我是出生在80后的农村孩子,入学之前几乎没有可供阅读的童书,父母忙于生计,也就无暇给我们讲故事。没有童书陪伴的童年,是有缺憾的,但那时的我们也有了更多和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三五个小伙伴凑在一起捉蚂蚱,逮蝌蚪,掏麻雀,斗蛐蛐;在大渠边每逢灌溉庄稼的黄河水退去后,大渠畔上下又是我们的另一处乐园。大一点的孩子们在河畔上撸柳条,把树皮和叶子撸下来,剩下白花花的柔嫩的柳条,一大捆可以卖好几毛钱呢;小一点的孩子便抠一把红泥在手里,如能工巧匠般的揉捏着成了一个大碗,仰面向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向下一扣,便会发出如同点爆大麻雷般的巨响,谁的响声大,谁就会赢!最难忘的是能让我们见到大世面地方便是三四里地以外的一条石子公路,据说那条路可以通向遥远繁华的城里,在那里可以看到四个轮子,白色蓝色相间的大班车,看到大班车威风凛凛的呼啸而过,我们总是充满羡慕的兴奋地望着,直到看不见为止。为了看大班车,我们在庄稼里乱窜,找不到出口而迷路,比我大一岁的表叔拉着我摸到一条小沟渠,我们顺着小渠终于望见了赶着驴车到田里劳作的老舅,表叔流着鼻涕,喜极而泣,而我却得意洋洋的向妈妈炫耀“她哭了,我没哭!”童年的时代就是那样的干净纯朴,简单快乐!
到了上学的年龄后,我们就去了离村子四五里外的村小学。小学时期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在二三十个孩子的班里也算是名列前茅,但可供我们阅读的书,只有小学语文教材,印象中似乎连本像样的作文书都没有。
上中学后也只有学校发的教科书,练习册。好在我学习成绩还不错,幸运的考上了当时父亲老师口中的铁饭碗———中等师范学校。
进入师范,每天的生活按部就班但也轻松自在,有项基本功叫做三分钟演讲,为了能让自己不挂在台上,于是开始接触到课外书籍,学校给学生办了借书证,印象中好像图书室可供阅读的都是些诸如《读者》《意林》等杂志,每天下午课结束,拿着借书证到窗口跟老师换本杂志,带上摘抄本,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励志抒情段落告慰自己枯涸的心灵。
18岁师范毕业的我走上工作岗位,端上了铁饭碗,是我们当地的一个村小,全校五个年级100多个学生,十多个老师,而且老师年龄结构偏大,只有我一个年轻姑娘,那时的自己清高又无知,还喜欢抱怨命运,总觉得像我这个年龄应该还在学校的象牙塔里读书学习生活,然而我却每天奔波在尘土飞扬的村小学的路上。我接了一个班的班主任,既教语数英,又教音体美。连带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机构工作。每到年终检查时有造不完的假材料,写不完的报表,其他学习活动就是买了各种巴掌大的小书,折着手风琴样的纸条,打着各种汉语言文学科目的小抄,以备每年两次的成人自学考试!学到了什么真不敢说!顶多也就点皮毛渣渣吧!其它课余时间也只是陪一群快退休的老太太们打扑克斗升级打发自己蠢蠢欲动而又麻木不堪老气横秋的心!
这十年是最无聊的,也是最没有记忆的。
28岁结婚生子,为了照顾孩子,想办法找关系调到城里来,到了现在的学校。环境的变化加之课程内容的加深,我不得不开始认真研读教材及各种教学参考,才能把知识准确的搬运给学生。伴随孩子的长大,我开始有意识的陪伴他读书,把自己没有养成的阅读习惯寄托在孩子身上。于是从《婴儿画报》到《幼儿画报》,从《格林童话》到《一千零一夜》,还有各类获得凯迪拉克大奖的各类绘本。抱着铁饭碗,拿着固定工资,旱涝保丰收,生活的安逸,让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读书来填补自己空白的大脑。
然而35岁那年生活突然来了一记重拳,让我难以招架。我整个人处于崩溃状态,一度处于低谷而无法自拔,幸好有父亲母亲无私的陪伴支持,让我挺过那段阴霾,我开始思考,庸庸碌碌,走过半生,我得到了什么?我还要继续做那个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不谙世事的灰姑娘?还要做那只呆在清水之中遭遇被煮的井底之蛙?我用力思索我是谁?我要去向哪里?
2018年学校公派到江苏参加全国中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会,我有幸见到了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先生生,他那慈祥的声音时时在我脑海回荡,尤其是他那有温度的文字,让人不禁泪湿眼眶,他那深情的朗读,他童年里那些美好的听故事的夜晚,他和老舅妈那份最纯粹的亲情,他哽咽的声音,婆娑的泪眼,久久在脑海中回放。让我想到了爸爸,想到了爸爸的菜园子,想到爸爸在我人生低谷时无言的支持,无私的付出,泪眼迷蒙中,我感受到文字就是这样有情怀有温度的东西,他会抚摸所有人的灵魂,慢慢的让你有了温度,有了不平庸的眼睛。
之后听了各位专家老师的整本书阅读推进课例。《西游记》,《昆虫记》,《水浒传》等等精彩纷呈的课程,让我心潮澎湃!感觉到原来和孩子一起交流这些文字,竟是如此幸福的事情。此次活动让我顿悟,让我找到方向,让我知道我是谁?我是语文老师,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把好的文字带给他们,便是我余生该做的和必须做的事情!
于是回来之后买来了曹文轩系列的纯美小说,认真读了《草房子》,感受到这一系列纯美的文字,带给人心灵的涤荡,如一股甘甜的清泉,滋润了干涸的心灵,《草房子》中那几个命运各异的孩子,在这所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扑朔迷离上演的故事,给人以感人心魄之感,更会催人泪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在这一串串轻松与沉重,欢乐与苦涩,希望与失落相伴的遭遇中才会长大?后来又与儿子一起朗读了《青铜葵花》,感受到了两个孩子纯真美好深厚的兄妹情谊!至此,阅读这件事被正式立上了日程,坚持日日读,正巧所代年级初二必读篇目《昆虫记》,我认真研读多遍,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对每种昆虫生活习性个性特点,熟记于心,精心设计整本书课程和孩子们一起交流,感受到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世界蕴含的大大的智慧,也看到法布尔那份孜孜不倦,坚韧求实的精神。之后带孩子们读《西游记》。找来了青少年版和原版书,参考《讲给孩子的西游记》做了八节课的整本书阅读课,孩子一起交流讨论孙悟空的成长历程,从兽性到人性再到佛性的转变,感悟了如何获得超能力,探讨了西游记带给我们的主题意义所在,每一次探讨都是一次思想升华……
后来开通了app听书,利用工作生活的琐碎时间,听了蒋勋的细说红楼,让我对如此宏大的巨著心生敬畏;在路上读书app,听完了中小学必读名著100本精华解读,每听一本都要迫不及待的搞到原著去细细品读。
《史铁生散文选集》,他看淡生死乐观积极的心态,让我也如释重负,好多事情可以瞬间释然!《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在一次次离别中慢慢成长;《呼兰河传》中那可怕的大泥坑,可怜的小团圆媳妇,慈爱的外祖父让人心情复杂,也更能理解民国女作家萧红为何选择离家出走的原因;莫言的《蛙》是一部有些魔幻的作品,展示了那年那事带给姑姑那样悲惨的命运……
后来又接触到外国名著,先后读了《老人与海》,感受到老人的硬汉形象,以及海明威的传奇经历,《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的疯狂人生让人思考,我们在面对六便士时是仰望月亮,还是寻找下一个六便士。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那引人入胜的情节,主人公华丽的变身和周密的复仇计划让人铭记:永远不要放弃等待和希望!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构思独具匠心,文中几个无聊文人的生活百态,展现了日本明治时期文人们的内心苦闷!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让我看到了一位争取个人自由平等,追求独立的女强人形象!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德勒.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那真挚的情感透彻心扉,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一直在耳畔回荡……
还有各种名人传记,使我认识了很多伟大的人物,《乔布斯传》《弗兰克林传》《林肯传》《居里夫人传》《霍金自传》,这些人身上的闪光点激人奋进,不论是美国国父富兰克林,还是改变黑人命运的林肯总统;无论是菲迷全球的苹果总裁乔布斯,还是身残志坚的科学家史蒂夫霍金,他们出身不同,个性迥异,然而热爱阅读却是他们的最大共同点。
而我这个后知后觉的在象牙塔里面待久了的人,在人生的第三个十年之后,才深深感到惭愧!懊悔浪费大把光阴,在蹉跎中渐渐老去,所以我要奋力抓住剩下的时光,在书中救赎自己,成就自己,遇到最美的自己!然而目前的阅读状态漫无目的,随心所欲,导致阅读没有深入,停留在无心无脑无输出的三无状态,所以我期待进入更多的学习平台寻找更多尺码相同的人,让自己的阅读真正成为入心入脑的阅读,有输入更有输出。期待自己能把这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带给我的学生和我的孩子们,让心灵丰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让自己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