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风寒袭肺证(发作期)咳嗽,呈阵发性呛咳,少痰或无痰,以夜间、晨起明显,咽痒,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红。
治法:疏风散寒、解痉止咳。
主方:小青龙汤(《伤寒论》)加减。(推荐级别:D)常用药:麻黄、细辛、苦杏仁、炙甘草、法半夏、白芍、五味子。加减:清涕者,加苍耳子、防风;咽痒者,加蝉蜕、麦冬;咳重者,加白前、款冬花。
风热袭肺证(发作期)咳嗽,呈阵发性呛咳,少痰或无痰,以夜间、晨起明显,咽痛,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指纹紫。
治法:疏风清热、解痉止咳。
主方:桑菊饮(《温病条辨》)加减。(推荐级别:D)常用药:桑叶、菊花、连翘、苦杏仁、薄荷(后下)、桔梗、甘草、紫苏子、前胡、地龙。加减:咽痛者,加锦灯笼、射干;咳重者,加川贝母、白屈菜;便干者,加莱菔子、枳实;痰多者,加冬瓜子、瓜蒌。
痰邪蕴肺证(缓解期)咳嗽减轻,有痰,色白或黄,喉中痰鸣,纳少,大便不实,舌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滑,指纹滞。
治法:健脾化痰止咳。
主方: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推荐级别:D)常用药:橘红、茯苓、清半夏、白前、前胡、紫苏子、桃仁、苦杏仁、白屈菜、莱菔子、款冬花。加减: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者,加浙贝母、胆南星;大便稀溏者,去桃仁、苦杏仁,加山药、麸炒薏苡仁。
肺脾肾虚证(稳定期)咳嗽消失,倦怠乏力,汗出易感,纳呆,或大便稀溏,四肢不温,夜间多尿或尿频,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指纹淡。
治法:益气固本截痰。
主方:玉屏风散(《医方类聚》)合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推荐级别:C)常用药:炙黄芪、白术、防风、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桂枝、茯苓、补骨脂、太子参、煅牡蛎(先煎)、大枣。加减:偏于肺气虚者,加党参、黄精;偏于肺阴虚者,加玉竹、五味子;偏于脾气虚者,加陈皮、麸炒薏苡仁;偏于肾气虚者,加桑椹、海螵蛸;食少者,加佛手、焦山楂;便干者,加莱菔子、枳实。
1
参考文献-冯晓纯,段晓征,孙丽平,等.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之辩证[J].中医儿科杂志.
医学学习资源请于公众号“微笑向阳WX”内回复“资源”获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