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道按:
1890 年 5 月 17 日,罗马「科斯坦齐」剧院内,一部叫做《乡村骑士》的歌剧正在上演着。当歌剧进行到尾声时,激动的观众疯狂地呐喊起来,甚至有些观众的嘶吼声达到了一种癫狂状态。掌声、喊声、甚至哭泣声一直持续到歌剧结束,人们迟迟不得散去。
随之而来的是乡村骑士之风在整个意大利乃至欧州大陆的扩散,截至 1945 年二战结束,《乡村骑士》在意大利的上演次数超过 14000 场,平均每年达 255 场,简直成了歌剧史的一个神话。
然而,同年, 82 岁的 马斯卡尼 ,这个创造乡村骑士神话的音乐家,却在罗马一家破旧的旅馆中孤独而死。带着他与 墨索里尼 之间说不清政治关系,带着他一生扑朔迷离的梦想。
到底是什么成就了歌剧《乡村骑士》的伟大?又是什么让这份伟大萌生了一种阴郁而悲壮的色彩?带着对历史和音乐的疑问,我们试图从歌剧中找出这些源代码,从而完成这百年意大利的狂想。
▼
歌剧《乡村骑士》故事简介
故事发生在 19 世纪末的西西里岛上。男主人公 图里杜 在入伍前与罗拉是一对热恋的情人。然而,等到图里杜退伍还乡,昔日的恋人却与马车夫阿尔菲奥订了婚。
面对恋人的移情别恋,图里杜与其老母露琪亚也只能逆来顺受。随之,图里杜娶了淳朴的乡村姑娘桑图扎为妻。
好景不长,婚后的图里杜迟迟对旧情不忘,终于在罗拉的引诱下背叛了自己的妻子桑图扎。
这下子苦了图里杜的妻子和母亲:一方面母亲要竭力袒护儿子的背叛;另一方面,妻子却要承受着丈夫的冷漠与谎言。
终于,在图里杜与罗拉约会越发频繁后,桑图扎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折磨,将两人私通的事情告知了罗拉的未婚夫阿尔菲奥。两个愤怒男人的决斗一触即发。
最终,退伍兵图里杜死在了马车夫阿尔菲奥的刀下,留下了痛苦欲绝的母亲和妻子。
众所周知,《乡村骑士》的故事是从主人公退伍还乡开始的。至于他当的什么兵,打的什么仗,这点在文学作品或是歌剧中都只字未提,不得而知。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从歌剧故事的源头谈起。
▼
歌剧《乡村骑士 》源自
「加里波第之踵」
时间回到 1847 年,那时的意大利非比现在的意大利:整个亚平宁半岛(也就是地图上那只靴子)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区域分别由不同的封建王朝、外国势力以及「教皇」控制。
而就在统一意大利的民众呼声日渐高涨之际,一个逃亡在外,名叫「加里波第」的人,带着他那几十个穿着从猪肉厂租来的制服的士兵,风尘仆仆地回国了!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意大利统一的战线上。
▼
「加里波第」是何许人也也?
大胡子、高鼻梁,眼睛炯炯有神,手持一把利剑;他吃过不少败仗,也打过不少胜仗,领导能力极强...有人把加里波第同 拿破仑、卡斯特罗 相提并论也毫不为过。
就这样,重新踏上意大利的加里波第和他的军队一路过关斩将,刺刀和马蹄几乎踏遍从罗马到那波里再到西西里岛的整个意大利。
自此,意大利人民也走上了民族统一的道路。后人将加里波第冠上了「爱国志士」、「民族英雄」的美名。
▼
歌剧《乡村骑士》
在战争的后遗症中诞生
然而,战争是一把双刃剑:没有人能够否认加里波第军团给普通意大利百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战马所踏之处从征兵、抓壮丁,再到对民宿、教堂的破坏,甚至对妇女的奸淫无所不包...随之而来的便是战后那残无人睹的烂摊子与后遗症。
正是在这些烂摊子、后遗症里面,维尔加的短篇小说《乡村骑士》诞生了,伴随其产生的是一个新有名词的出现——「真实主义」(Verismo)。歌剧《乡村骑士》便是根据维尔加的这篇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并被公认为是「真实主义」歌剧的开山之作。
提起「真实主义」的概念,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出来的,在此我们也不多加赘述。围绕歌剧《乡村骑士》故事我们继续说下去:
如果说战争激发了19世纪末「真实主义」艺术的诞生,这也算是件好事了。可无独有偶,伴随着这些后遗症出来的不止艺术,另一个形同「癌症肿瘤」般的病体也随其而生:那就是「意大利黑手党」。
▼
《乡村骑士》里的
「桔子林」与「黑手党」
在歌剧「乡村骑士」前半部分有一首叫做《橘子林》(Gli aranci olezzano)的合唱曲,歌中唱到:
看那橘子花漫山遍野,鸟儿嬉戏在田间...
好一幅「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景致。我们也从中充分感受到西西里人民那种淳朴、安逸的生活状态。然而,那时的西西里人民真的那么幸福吗?那真的是个世外桃源吗?
答案是否定的!
▼
歌剧中的天堂、现实中的人间地狱
要知道,在当时的西西里岛上,那些「桔子林」大部分是被一种特殊人群控制着。这个特殊人群一方面美其名曰保护村民;另一方面却用血腥的武力垄断着所有的黑市;从抢劫勒索、仇杀报复,到贩卖人口、走私毒品他们无恶不作。
这些人从西西里首府帕勒莫的一个小镇克莱奥内而来,有人把他们称作「柯里昂」家族,后人则把这群人统称为「意大利黑手党」(La Màfia)
是什么让意大利黑手党滋生如此之快,甚至将黑手蔓延到美国和拉丁国家呢?这还要归咎到战争上来:
意大利在其民族统一后,迅速走上了对外强权的「资本主义道路」,随即而来的便是两次世界大战。
黑手党在此期间顺势搭了把顺风车。从美国的「禁酒令时期」到「大萧条」,意大利黑手党无一不从中渔翁得利。
那么又是什么能让美国这么强大的国家纵容黑手党行为呢!这要从一个渊源说起:
▼
「意大利黑手党」与美国人的交易
二战期间,在盟军为反攻欧洲战场一筹莫展之际,正是意大利黑手党为美国军队在西西里的登陆上开了后门,里应外合促成了盟军的胜利。
这一点让美国欠下「意大利黑手党」一个人情,于是前者便在日后黑手党的毒品交易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发展。等到美国意识到这块肿瘤的严重性时,已为时过晚。
我们再回到歌剧《乡村骑士》中来,在知道以上背景后,不难理解当时意大利观众对该歌剧的强烈反应:「桔子林」的歌声是美好的,而这种美好却是短暂的,因为社会残酷的现实早已扎入了人们的真实生活中去。
战争的阴影几乎腐蚀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从普通百姓到中产企业家,再到皇室贵族,当然,也包括那些艺术家。
▼
「里芬斯塔尔」的「纳粹魔咒」
在二战时期的德国,有这样一位女导演:她的一部叫《蓝光》的电影一度让当时的国家元首成了她的铁粉。而其为 1936 年柏林奥运会拍摄的纪录片《奥林匹亚》更是开创了电影史的技术革命,无数后启导演从她的影像中获得了灵感启发...
然而,所有的这些荣耀却都不属于这位天才的女导演了,甚至这些作品一度断送了她的导演生涯!原因何在?
很简单,她加入了纳粹党!
我们无法衡量政治、艺术家、艺术创作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而被纳粹魔咒困扰的艺术家却也的确不在少数:从导演 里芬斯塔尔 到指挥家 卡拉扬 ,再到哲学家 海德格尔 ,当然,还有我们的这位音乐家 马斯卡尼。
▼
梦回「马斯卡尼」
晚年的马斯卡尼与“墨索里尼”过从甚密,寥寥的几部作品也都是为「纳粹」而作,不为后人所知。
没有人会再去考证其后期作品的动机为何,因为这位大师随着战争的湮灭,也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历史的节点仿佛停滞在了歌剧「乡村骑士」上,仿佛马斯卡尼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匆匆完成了一生的使命。
时至今日,依稀,我们还能在某些大剧院或是歌剧节上听到《乡村骑士》中 图里杜 在情人窗下那深情的歌声。那声音仿佛要穿透一个世纪的距离,用最后一点微薄的力量向活在当下的人们倾诉,倾诉那个属于 马斯卡尼 的故事。
里芬斯塔尔 在面对他人对自己政治身份的抨击时曾说过:
「我只是个艺术家,不太关心政治,只想留住过往的美好」
如果马斯卡尼还活着,他会怎样面对这一切,答案我想也只能在歌剧《乡村骑士》里的音乐中寻找了。
▼
《乡村骑士间奏曲》
这首间奏曲不仅仅属于歌剧「乡村骑士」,也不仅仅属于它所在的那个时代:一百年来,从各大音乐会到舞台剧,再到电影,那旋律一直在用不同的方式打动着人类。你会情不自禁陷入其中,潸然泪下。到底歌剧「乡村骑士」对我们上了什么魔力,让我们跟着电影《教父3》中那熟悉的旋律一起去解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