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讲“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当你认为此时被不公正对待正是修炼的时候,你就更加容易接受现状,并且能够开心地去体会自己的呼吸,体会自己的走路,体会自己不断修炼成长的这个过程。
但如果你认为这一切都是胡扯的,痛苦就是痛苦,这是没法改变的,那说明你根本就没有找到自己内心所应该拥有的那个自我,做主的那个人根本不是你,而是外在的事物。
所以回到禅宗讲的“主人翁何在”,就在这儿。
孔子讲的“三达德”,第一个叫“仁者不忧”。
什么是忧?忧就是不断地找,着急,难受,心里边被猫抓一样的那种痛苦。
什么叫“仁者不忧”,一个人内心当中想的都是怎么把眼下这事处理好,我怎么能够帮大家,我怎么能够替别人着想,怎么能够让这个世界更好,这时候他的私意了无。
樊登老师讲《干法》的时候,很多人特别喜欢这句话,叫作“私心了无”,其实稻盛和夫也好,王阳明也好,都是继承孔子衣钵的人,他们都是从这条支脉下来的。
所以当你私心了无的时候,你有什么好难过的呢?你有什么好着急的呢?
特蕾莎修女在弹尽粮绝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然后所有人都说,修女,咱们怎么办?
她说,祈祷,你只要祈祷就好了,因为这事不归你管,好好祈祷,上帝自有安排。
这就是“仁者不忧”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