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 |《极简主义》

读书 |《极简主义》

作者: 林青澜 | 来源:发表于2024-01-07 22:52 被阅读0次

【日更第1729】

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我们封面写着:极简主义,为幸福腾出空间——对幸福美好的生活的期待,扑面而来。

书中有一句话很打动我,他也贯穿了整本书的核心:生命的最终目的在于收获幸福。

很多人都觉得极简主义就是要断舍离,就是要丢掉非常多的东西,就是要让家里空无一物,但事实上,不管选择哪一种方式,我们最终通向的都是想要去过幸福生活的这份美好期待,我们想要让身边的一切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一个范围内,不要过度的放纵自己的欲望,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和冗余。

我自己对于物质有很多的眷恋和依赖,在我从小就常年在外求学的经历中,物质给了我很多的安慰和陪伴,所以我是很喜欢被我喜欢的物品所包围的感觉,我是没办法做到断舍离的,甚至可能是极繁主义,因为物质给我带来的美好感受,当我看到一件非常喜欢的物品时,我的快乐和满足,我在细细品咂这件物品的器形,质感,等等的时候,它似乎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中。

也因此,我入手了很多美好器物,如果从“用”的角度,有些确实是被我供起来了,没融入生活中,但因为“见之心喜”,还是会不断入手。

读这本书,从一些角度上,很是安慰了我:

一个人在拥有更少的物质的同时,也能够活得更丰富,更美好。

我们要拥有少而适当的东西。

极简主义并不意味着匮乏,而是一件乐事,它教人摒弃多余和非必要的东西,把必要之物筛选出来。它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能够为生命带来欢乐,价值和目标的事物上,从而让我们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感。

告别那些让自己疲惫的,厌倦的人或事,去追逐自己的爱好,不需要那么战战兢兢地活着,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来定义我想要过的生活。

极简主义的关键在于重新评估生命中的优先次序,以剔除不会为生命赋予意义,非必要的东西(多余之物)——物品,观念,行为,习惯,关系,活动——然后把注意力重新放在会带来意义的东西上。

极简主义的定义和实践方式是个人化的,因人而异的,不需要套用任何特定的生活模式,它有以下特征:

只保留为生命增添快乐,价值,目标和自由的东西。这包括了物质上的(例如衣服,文件)和非物质的东西(如负面关系,忧虑和压力,以及不具生产力的习惯和不重要的承诺)

关注那些与生活分割开的事物,不去懊恼活着的时候所拥有的如此廖廖。简约的生活理应是享受,而不会感到被剥夺。

对身边的人,事,物,对经历和处境更加关注和敏感,更有意识,更有主动性,更有热情地去生活。

在个人层面上,极简主义的原意可以用瑞典语单词lagom完美的勾勒出来,它的意思是:足够,充分,适中,恰到好处,这个词同样也可以翻译为有节制的,平衡的,完全简朴的和适合。定义中并没有因为不足而造成的匮乏,或是因为过分消耗而造成的多余。

极简主义就像把茶斟到杯子里,太少的茶不能满足解渴之需,太多的茶则会溢出杯子,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劳力去清理。

单是读到这一句,就感觉浑身轻松和生活可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 |《极简主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oq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