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梓水镇上。
太阳初升,农民伯伯们推着小车去田里收拾柴火。
清早的霜雾给路边的大树镀了银。
“师傅,师傅,酉时了,起吗?” 药堂的小学徒摇着在卧榻上熟睡的老头。
“不起,内经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好不容易到冬天了,今日为师要睡到日上三竿。”老头摆摆手,推开小学徒。
“可是,如果有人来问诊咋办?”
“平日里为师教你的都忘了,那濒湖脉诀,汤头歌诀你都白背了?该咋办就咋办,不要再扰为师了。”
“好。。。好吧”小学徒挠挠头,转身离开,轻轻带上了屋门。
下了楼,小学徒到后院去拾柴。用竹筐装了一大堆玉米棒,因为师傅不务农,这些棒子都是邻里送来的。
炊烟袅袅升起,小学徒一边给灶里添柴,一边揭开锅盖下米。架上蒸箅,再铺一层蒸布,从橱子里拿出昨晚没吃了的玉米窝头,小心翼翼的放上去,蒸腾的水汽瞬间覆盖了胖乎乎的小手,小学徒连忙抽回,对着小手猛吹气。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小学徒嘴里嚼着窝头,手持一本书,念念有词。
“咚咚,咚咚。”随着两声扣门,一个妇人捂着肚子走了进来。
“王大夫!王大夫。。。。小孩,你师父在吗?”门还未推开,妇人就叫喊起来,见大夫不在大堂,擦擦头上的冷汗,转头问小学徒。
小学徒一手放在身前,一手背后,装着大人的样子回道“家师在内室闭关,不便出诊,今日病人由小学诊治。”
“你?你行吗?算了算了,你来试试吧。”妇人明显不太信任小学徒,但紧接着腹部一阵剧痛,妇人只得病急乱投医了。
小学徒把妇人扶到座位上,将脉枕推入妇人手下,然后把手搭在寸口脉上,“左手寸脉候心,关脉候肝,尺脉候肾;右手寸脉侯肺,关脉候脾胃,尺脉候命门。。。。。。大娘,你这肾不太好。”
“我这肚子疼是肾病?”妇人脸色大变。
“不。不。。不是,我只是说肾气有点虚弱,何况肾在后腰,不应是肚子疼”小学徒连忙解释。
左手诊了一会 ,又诊右手,“似是沉脉,大娘,你平常是否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四肢无力?”
妇人连连点头,“对对,一来月事肚子就疼,这是啥病?”
小学徒让妇人张开嘴,只见舌体胖嫩,苔白。“这定是阳虚无疑了,又是女子天葵,应是下焦积寒。”
将银针盒取出,让妇人平躺,取关元,三阴交,子宫三穴,以针刺之。然后翻箱倒柜找出艾团接在针尾,“师傅说过,温灸法最适寒证,艾团的热气可随银针导入经脉,通经活络,驱寒振阳。大娘,感觉怎么样?”
妇人眨眨眼睛,细细体会,说道:“好像有股热流在腹部流动,麻麻涨涨的,没那么痛了,缓解了不少。”
“那便好,平日里多吃一些生姜驱寒,切忌寒凉之食,注意保暖,不要受风寒侵扰。”小学徒叮嘱道。
“好,好,都听你的,唉,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小小年纪就一身好医术,以后必成大才。”妇人称赞不已。夸的小学徒面红耳赤,连连摆手,“没。。没有,只是一些寻常的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