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以梦为马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简书电影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看完后有很多感受想说一说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看完后有很多感受想说一说

作者: ab540697c045 | 来源:发表于2017-08-18 23:17 被阅读1806次

    写在前面: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影院看成《二十二》,于是花了将近一个小时左右,在B站看完了导演郭柯《三十二》以及相关的内容,触发了一些思绪,想写下来。

    相信经过了一些公众人物、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大家应该都对这部纪录片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讲述的题材——抗日战争后留在中华土地之上的“慰安妇”群体,这个群体的人数从原来的二十万妇女同胞,逐渐减少,直到变成了三十二二十二,再到拍摄结束时的,总有一天,这个数字会变成

    导演郭柯只是凭着当初的一份执着,一份信念,才咬牙坚持了下来;大家都对这个题材不看好,当初《三十二》没有影院愿意排片,于是他就拼命地拿去参加影片大赛,拼命去拿奖,以此来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部纪录片,了解这些历史……

    这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这是一份记录,从前没有人做过,以后也很难再有人做到的事情,他坚持下来了,毫无功利性地走访居住在全国各地的老人们,看望她们,关照她们,和她们聊天,才又有了这部《二十二》。

    影片很平淡,与其说它是一部纪录片,不如说它就是老人们最真实平淡的生活,而我们要了解的,就是那些老人们如今生活的原貌。

    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人来说,看不见就代表不存在的观念,是硬伤。老实讲,如果不是前不久在公众号上看见介绍《二十二》的文章,我真的不知道,原来中国还有这么一位导演,放下功名利禄去拍摄如此讳莫如深的题材;如果不是张歆艺的出钱资助,又有一众一线明星发文推荐,这部勉强才在院线排片的《二十二》,真的会成为众多年轻观众的选择吗?

    小学的时候老师总是教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此说来,好的片子总会得到认可的,可事实是这样吗?

    就是前不久吧,电影版《三生三世》的演员粉丝们将“锁场”一词诠释的淋漓尽致,还有之前的为求票房之等等,无需多说,真正好的东西,有意义的东西,要用上这些手段么?

    稍微涉及到历史等严肃的东西都是不被接受的,而公众更喜欢的却总是那些娱乐明星沾边的、搞笑的。

    之前若不是卓伟自己折腾将白百合事件发酵,有关部门或许也不会随即就对若干娱乐八卦自媒体进行封号,此后关于八卦爆料的东西确实少了许多,但总的价值观导向,我认为媒体还是没有承担起相关的责任的。

    不管是《三十二》还是《二十二》,无疑都是凝集了导演的心血的,没有功利,没有煽动,纯粹的记录而已,记录着曾经的历史,其中的教育意义不用多说,但是,如果这部片子没有人去看,那又有谁会知道这是好的有意义的东西呢?

    好在,这部片子没有被沉寂。《二十二》票房看好,但这不应该是一个结束,而应该是一个开始,由此应该引出更多的非娱乐性的作品来,让媒体影视去承担一部分正确价值观引导和教育的责任来。

    这一代的人,苦难教育,历史教育,人文教育等等,基本上是缺失的。六年前我还在看新概念作文比赛的时候,有一篇文章的观点我很认同,她说,这就是娱乐至死的时代。

    没错,这就是娱乐至死的时代。

    随便打开微博的热搜,几乎都是娱乐性的新闻占据头条,很多人在各大热搜下面展开骂战,所谓键盘侠等等称呼也由此而来。有的时候我就在想,到底是我想的太多,还是隔着屏幕的这些人无知愚昧,有的时候他们争来争去的三观让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另类。打开任何一款短视频APP,系统推送的全是满屏的爆笑乱扯的一些低端甚至低俗的东西,让人感受特别不好;大家都在争着抢着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忘记了思考,独立而有深度的思考!

    这个时代有了视频,有了随手就发的新闻等等,确实是让信息高速化了,但同时也碎片化了,就拿微博说,听风即雨、断章取义的事情时有发生,就连一些官方的账号管理者也经常乱发,新闻确实要求时效性,但准确性呢,大家都不考虑了,都只知道去蹭热度了。前不久南京站猥亵事件,网友发动力量寻找嫌疑人,在没经过确认的情况下搞错了人,另一位从事媒体工作的长相相似的人中枪,对他造成一定的名誉伤害,但那些不明真相就乱转发的媒体等,真的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吗?

    反观韩国,“慰安妇”纪念日时,将“慰安妇”少女塑像装上公交车,告诉人们铭记历史;女星宋慧乔在日本免费发放韩国抗日遗迹宣传册等等;我们的公众媒体,走的路还有很长。

    我真的受不了打开这部片子的时候,是这个样子的。

    你爱国,你感慨,你同情,你痛心,这些情感为什么一定要急于表达出来,这些东西应该是你放在心上的东西;铭记历史,不忘历史,应该是你一生用行动去践行的东西,而不是这一次借着《二十二》上映的热度,你痛心疾首了一波,在朋友圈空间微博上把自己都感动了,而过后如过眼云烟,荡然无存。关掉弹幕,或进入影院,带着对历史的尊重,才是正确的观影方式。

    时间的车轮在滚滚前行着,我们是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竹简上记录的史事传阅至今,灿烂的文明播撒世界。中国是一头雄狮,正在一点点觉醒,可这并不是你忘记当年屈辱的民族被压迫的历史、被侵略史、委曲求全的割地史的理由。铭记这些,应当是与发展相辅相成的事情,只有致力于历史之上,才能有所警醒,有所作为。

    不得不提一句,越改越雷,越雷越拍的抗日战争题材的影片,我认为这种改编这种创作很可能起到的不是弘扬民族精神、歌颂民族英雄的作用,而是让公众越来越反感此类的题材,并因此而反感相关的历史时期。

    有些事情,你不去教,你不去讲,你不去宣传,你讳莫如深,你漠然,你忘记,那么你的下一辈,下下一辈,又怎么会知道?

    《三十二》主要讲述的是其中一个老人和她混着日本血统的儿子的故事,她们是战争的最大受害者,并因此受到周围人的歧视,一生都生活在这种阴影之下。

    可老人真的好乐观,就是这样一位生活贫困潦倒、又有如此痛苦遭遇的老人,她说,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条命来看。

    老人领着一百多的低保,一块钱掰成两半的花,她却还是很乐观地看待生活,看待这个世界,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值得现在千万年轻人学习的精神。

    一百多块对于老人一家,可能是活命的钱,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却还抵不过一顿饭钱。如今的经济是飞速发展了,但苦难教育,仍旧缺失。

    为什么新闻上会爆出来家中领着低保的孩子花重金打赏主播、大学生掉入贷款骗局等等这样的新闻,我觉得很大的原因,是整个社会倡导的消费观念出现了偏差。

    有钱的人固然多了,用自己劳动所得提高生活质量无可厚非;但很多时候,那些还不能自食其力、自己挣钱的孩子们,这个社会向他们传达出的讯息都和拜金、炫富等等脱不了关联,越来越多的宣传、广告等等也都在告诉他们去消费国外产品等等……那些家庭富裕的孩子可以依靠家庭,但那些家庭不富裕的孩子,他们在这些诱惑和不正确的消费观之下,又该如何自处呢?

    四个字,物欲横流。

    很多人夸赞赵薇对待孩子的消费观教育,而很多人批评李湘给孩子名牌加身,这说明公众在对待这些问题上还是分得清的。

    真正的高贵是源于自身修养和内在的气质,而不是一条施华洛世奇的水晶项链,一个蔻驰的包包就能证明你的能力的。

    难道正确的消费观不应该是,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去消费你能力范围内的东西,自食其力,保持节俭。一味炫耀,有时我觉得可以看成是你的浅陋。

    对于张歆艺来说,她是个艺人,比她有钱的多的是,可只有她,二话不说就将一百万借给导演郭柯拍摄《二十二》,因为她认为郭柯是在做对的事情,而自己应该支持他。可以说,没有张歆艺就很难有这部片子的出现。

    本来郭柯希望把出品人给张歆艺的,但是她拒绝了,只是出现在了末尾的特别鸣谢。我觉得张歆艺做得特别棒,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有这个价值观和责任感去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而且不求回报,真的值得很多人学习。

    结尾,我想给大家分享这组笑容。铭记历史,勿忘历史。

    生活有的时候很艰难,但别忘了这世界的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三十二》到《二十二》,看完后有很多感受想说一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yz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