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职场菜鸟成长记
为什么你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为什么你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作者: 简月大白 | 来源:发表于2018-04-28 17:13 被阅读0次

    时间管理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计划的事情无法完成。大概也是应了那句话,听了无数的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把生活过的果断,高效,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是所有人都想要的状态。但是时间管理,培养好习惯,最大的问题不是在于学习知识,而是难于坚持实践。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如果有一个时间段,怎样来提高这个时间段的价值?

    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做事的效率,二是做更有价值的事。

    所以时间管理的本质就是:找到高价值的事,并高效的完成。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便是陷入了“低价值”或“低效率”里而无法自拔。想要改变这一点,首先要树立我们对石杰爱你管理的正确认知。

    举个例子:

    早上9点,你到公司以后,接到了领导的任务,要做一个公司介绍ppt。你开始网上搜索模版,开始制作。过了一个小时,同事小王过来打断你,有个方案需要开会讨论一下。你觉得时间还早,开完会了再接着做。会开完以后,你忘了之前的思路,重新构思ppt的框架。这时候,同事小张又走过来,说领导让你复印几份讨论资料。你又去复印,结果复印机出了问题,你又去找同事修理。上午忙忙碌碌结束,也到了吃饭时间。但是你的ppt框架还没做好。

    可以说,这个案例里,你的时间管理是空白的,工作状态也是随波逐流,出现什么新任务,就立马去完成。这样的工作状态,会很容易的让自己的工作被打断,分散主义,导致效率降低。

    再举个例子,把上面的情况调整一下:

    早上9点,你到了公司,收到接到了领导的任务,要做一个公司介绍ppt。你开始网上搜索模版,开始制作。过了一个小时,同事小王过来打断你,有个方案需要开会讨论一下。你看了一下ppt,内心计划,早上起码要完成ppt框架的搭建和素材的整理,估计还要一个小时。你问了同事这个方案的提交时间是下班前,于是告诉同事,先处理手上的工作,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所以一个小时后开会,然后下午确定方案。并嘱咐同事先把想要讨论的问题和重点标出来,到时候效率会高一些。这时候领导来电,说需要你打印材料,你问清楚领导,材料是明天用,然后回复领导说下班前给他送过去,然后在便利贴上记下这个任务,继续做手中的ppt。

    这个状态就是高效率导向型了,对于任务的优先级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并且懂得怎样应付临时任务,确保每个任务都能高效完成。而这里主要还是侧重于提高效率。

    给第二个例子做以延伸,加上以下的思考:

    在制作ppt之前,思考:1.公司目前业务侧重点在哪?目前的战略规划如何?2.我的部门在公司业务中扮演什么角色?我可以怎样帮公司达成目标?(这时,你可以站更高,看更远,思路更清晰。并且结合公司情况,思考自己部门的发展方向。)

    在制作时思考:1.做这个ppt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而做?2.用于什么场景?3.目标受众是哪些人?4.如果可以,我要怎样做的更好?

    在思考完这些,开始列一个清单:

    1.和领导简单沟通,确认ppt的目的,受众,场景,和公司的发展。

    2.如果需要,询问相关人员并收集材料,整理成ppt的素材。

    3.完成上面的两个步骤,开始制作,并在构思阶段和领导确认。

    这就是一个高价值导向型的状态。接到任务后,先理清楚任务背后的目标和价值所在,并提前预测未来的一些变化,然后做对任务最有价值的一些事。

    弄清楚我们时间管理的本质以后,那么就要行动了。在我们行动路上最大的障碍,也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拖延。

    那我们为什么会拖延呢?我们再来看个案例:

    也许你年初给自己插了个旗,说早睡早起,每天运动。但是早上闹钟响了以后,你内心想着,哎好困,天气好像也不太好,要不还是晚上再跑步吧。然后迷迷糊糊闭上眼睛,闹铃再次想起,你惊醒一看表,妈呀8点多了,赶紧洗漱,去公司,在家做早餐吃早餐的愿望也破灭了。

    到公司以后,哎真累,今天有什么工作任务来着?想一下,哦要写个方案。但是方案怎么写呢?不行先找找思路,找找灵感吧,大概网页刷刷,这时候手机响了,是个新闻,点进去又开始看新闻。刷完顺便刷个朋友圈吧,看看周一早上大家都发了些什么。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你一看时间,哎呀不行,赶紧干活吧。但是方案怎么写呢,还是不知道,那先做其他的工作吧,要整理报表。

    时间很快过去了,到了中午,跟同事一起去吃饭。感觉早上似乎还挺充实,吃完午饭,就顺便午休一下。刷刷朋友圈,刷刷微博抖音,就到两点了。赶紧整理方案的资料,刚整理好,还没来得及做,领导突然过来要月报。嗯,月报比较简单,那就先做月报吧。昨晚报表,准备继续写方案,又觉得又困脑子又不够专注,总是走神。磨磨蹭蹭,到了下班时间,只好带着工作回家了。

    到家吃了晚饭,觉得放松一下再开始加班吧。那就看一期综艺节目吧,不过今天好像也没运动呢,哎今天工作多,先不运动了,也不在乎这一天两天的。于是一边看节目一边吃零食。看完节目,终于开始写方案,一直写到后半夜,还没写完。

    这个案例里的状态,就是缺乏行动力,拖延。

    拖延其实是在我们不想行动的时候,我们自己给自己找的一个理由。短期内会让我们内心获得安逸的感觉,但长期来看,我们都是要还回来的,会付出代价的。而且,一拖套一拖,也是恶性循环。那为什么我们要拖延呢?

    打个比方,我们身体里有两个小人。一个代表自我,一个代表感受。

    自我小人,是希望达成长远目标。感受小人,是希望获得眼前短暂的快乐和利益。所以,当你觉得要健身,要提高自己的时候,是自我小人在发挥作用,当你觉得不想起床,想拖延工作去看节目,是感受小人在起作用。

    而通常情况,是感受小人更容易说服自我小人。

    一般有行动力的人,自控力都很强,这样才能用意志力说服自己的感受小人,拉着感受小人跟自我小人走。所以,想要获得行动力,我们先充分了解这种心理模式的应对策略,就能有效调动自己的行动力。

    启动+执行=行动力

    如何启动呢?

    一,3秒法则

    曾经我在马占凯老师的朋友圈里看到一个3秒法则。就是当你想起来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3秒之内就去实施。这样,你的感受小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你已经开始行动,感受小人就不得不跟着自我小人走了。这样就让你的身体进入自动化运转的模式了。

    比如,你觉得该打扫家里卫生了,那就321立刻起来去打扫;早上醒来要起床,那就闹钟响起来以后321先起床;准备上班的时候,告诉自己,一旦进入办公室,推开门就321立刻去清理文件,等等。

    这样,你的感受小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你已经开始行动,就让你的身体进入自动化运转的模式了。

    总结就是:不要太在意自己的感受,要在意自己的目标,并直面现实。

    二,捆绑策略

    就是重述现状,考虑未来的代价,让我们更看重未来,战胜眼前肤浅的感受。

    以健身为例,我们自我小人的目标是早睡早起,每天锻炼。但是我们的感受小人是想要多睡懒觉,上班不迟到。那我们可以对自己说,如果不能立刻早起健身锻炼,就意味着以后我都没办法坚持锻炼,这会毁了我的早起计划,会永远影响我的身体健康,让我不能拥有好身材。

    三,简化原则

    当我们想要做/要做的事情太多的时候,容易失去自控力。

    比如周末,好多计划。想要看书,练琴,健身,写作等等。这时候,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很可能就进入了自动化的拖延状态,让最后什么都没做成。比如很难判断两个事情哪个更重要,在这个犹豫的过程中,感受小人就已经拉着自我小人,开始走向拖延。

    所以,行动比选择更重要。只要是有价值的事情,就直接去做,不要纠结这个事情的价值是多少。哪怕是花1分钟背两个单词,也是在积累,也比拖延什么都没有做要强。因为你的时间过去就过去了,没做事情那就空着过了。

    这些原则的共性是什么?

    就是让感受走向自我的目标。

    一方面,我们可以把感受的事情设置的更加难实现。另一方面,可以让自我的目标拆分的更容易。

    比如,自我小人的目标是多看书。感受小人的目标是多看电视。那么可以将电视遥控器放到远的地方活着高的地方,增加这个动作的阻力。

    当我们的自我目标太大的时候,也会出现,在走到一半的时候,感受小人又拉着自我小人往回走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能持续获得执行力。将大的任务拆解成小目标,能让感受小人在每个小目标中获得奖励,这样会避免感受小人重新夺权。

    举例,写年终总结,可以分解成:

    1.通过资料和周报,月报,回顾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

    2.确定年终总结ppt的整个构成和页面分配。

    3.选模版,搭建框架。

    4.完成第一部分,工作情况。

    5.完成第二部分,经验分享。

    6.完成第三部分,未来计划。

    7.完成相关数据的填充和表格的制作。

    8.检查并重新修改不足的地方。

    9.整体确认内容是否全部完成。

    这样分解下来,就会感到容易很多,每个小任务过后,也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些小奖励,比如小放松一下,吃点东西之类的。让感受小人的目标和自我小人的目标能在一个路径上,会让目标实现的更容易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你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bg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