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李老先生入殓的日子。李家大门两侧上贴着白纸黑字的白事对联:
品高名远誉乡里
恩深泽厚惠子孙
门楣上写着:沉痛悼念
院子里搭着白帐棚,帐棚下安着李老先生的灵堂。灵堂正前方写了一个大大的"奠"字,两边各有一联:
伤心难禁千行泪
悲痛不觉九回肠
"奠"字上边写着"音容宛在"。
下首放着一张八仙桌作为灵桌。灵桌上边的正中央安放着李仁厚老人的遗像。一张慈祥的面容注视着人们,一双慈眉善目好像在和人们热情地打着招呼。遗像前边供奉着三盘献供,水果,食品和献饭。最前边,两侧各点着一支白蜡烛,蜡油汪汪地流着,好像也在为老人悲伤地垂着泪。正中间安放着一个香炉,香炉里,香烟袅袅。
按照当地的习俗,老人过世了,是要有一些仪式的。其中请乐人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少了乐人未免有些寡淡,会被人指责,说这人太抠门了。除非特别困顿请不起乐人的人家。像李家这样的人家更是不能将就的。
紧贴着大门外,搭了个乐人棚,乐人在里边吹吹打打着哀乐。
乐人最忙,各行有各行的规矩。每有亲戚或乡党送纸的来了,乐人那怕是正在吃饭,也得立即放下碗筷,赶紧操起家你响动起来。我们这儿现在还有一句话:忙得跟龟子一样。龟子就是对乐人的诬辱性的称呼。过去乐人地位低贱,常被以"龟子"称之。现在乐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普遍地得到人们的尊重,被人们称为乐人,乐工,甚至尊称为艺人。
孝子也累,孝子不离寸地,整天都跪在灵堂前,向纸盆里烧纸。还有迎魂,迎礼,祭礼,安堂,升灵,等等一系列繁杂的礼仪,乐工前边吹吹打打,后边白花花一长溜孝子孝孙紧随在其后。还有数不清的左三圈右三圈的旋转,及数不清的三叩六拜大礼。一天下来,孝子早已腰酸腿困了。
实际上请乐人是看着体面,自己受罪。但谁也没办法。谁敢打破这个规矩,那就是不孝。
亲戚客人都陆续地来了。入殓一般在十二点后,二点前进行。所以客人必须赶在入殓前就要来。
兰花爹昨天就被二龙接来了。兰花爹一跨进大门就泪流满面,他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朋友的人品,朋友的为人深得他的敬重。只可惜老朋友走得太匆匆了。他真后悔他们有好长时间没有在一起喝茶、谝闲了。他向老朋友的亡灵深深地鞠了三个躬,然后拈出三根香,点燃了叩拜了三下,恭恭敬敬地插进香炉里了。
下午一点,各种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了。开始入殓了。
那个时侯还是土葬,一口黑漆的棺材摆放在院子中央。棺材里早已铺好草木灰、柏朵。现在再铺上褥子,众乡党将穿着老衣(寿衣)的老人的尸体抬出来放入棺材,放平,放正。四周用麻纸裹的草把(麦秸)镶嵌瓷实。请儿女孝子再看最后一面。
乐人在一旁吹吹打打,奏着哀乐。
此时的两儿子正哭得泪流面,兰花更是哭得站不起来,众人只得掺扶着来到棺材前,替她擦去眼泪说,别只是哭,这是最后一面了,好好看这最后一眼吧。几分钟后,主持丧葬的人分咐道:行了。把儿、女,媳妇都掺下去,别误了时辰。只听得咔嗒一声,棺盖重重地合上了,用土钉钉得严严实实的了。
从此,生离死别两茫茫,要想见,除非是夜夜在梦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