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上帝和一个乞丐攀谈,想引导他开悟。
于是问乞丐:“如果买彩票中了1000元、10万元和1000万,打算怎么用?”
乞丐想了想说:
中1000元就买手机,这样就可以快速打听哪个地方人多,赶紧过去乞讨;
中10万元就买辆车,随时准备开车去人多的地方乞讨;
中1000万元就把城市最繁华的地区全部买下来,然后把地盘里的其他乞丐都赶走,这样我的生意就会更好。
上帝听罢,摇摇头说:“你总是这样想,那我也没辙了。”随后无奈离去。
在乞丐的认知里,哪怕上帝给他再多谋生的资本,他也不可能想到其他的用途,只会想着如何乞讨更多钱。
因为他的眼界里只有乞讨,以及如何乞讨的更多。他根本看不到其他所能改变他命运的途径。
生活中的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呢?几年前,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收费站下岗女子所说的那句话‘我除了收费还能干啥?’”
她一直做着高速收费站收费的工作,她的认知里她只能干这一种职业。这说明了她没能与时俱进,没能不断地提升自己,而产生对失去工作的恐惧。
平日里跟几个家长聊天,孩子的学习成绩有高有低。当年考上985的孩子,基本都留在了外地,而且跳槽似乎毫不犹豫。他们接触的面广,也有跳槽的资本。
而当年考上二本的孩子,基本都回到了家乡,考个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干着朝九晚五的工作,生活非常稳定,但他们很怕失去这得来不易的工作。
很显然,在本省读二本的孩子的眼界没有到外省读985的孩子的眼界宽。很多家长认为还是得让孩子出去闯一闯。
同样,另一个版本关于乞丐的故事:
一个富人给乞丐一百万元,让他在三天之内花掉,花不完的钱就收回。第一天,乞丐拿着钱去买了好多好多平时想吃,又吃不到的东西,美美地品尝了各种美味。
第二天,他拿着钱去买了好多好多好看的衣服,平时总穿破旧衣服,非常羡慕人家西装革履、以及华丽的衣着,这回可以满足自己穿好衣服的愿望了。
第三天,他像那些周末度假的人一样,去各种游乐场所,尽情畅玩,好不惬意。
三天过去了,他尽可能地去花这些钱,可是也没有花掉这一百万。
试想,如果给一个富人一百万,他会怎么花呢?他一定会拿来投资,让钱生钱,而且根本不需要三天,就可以将这一百万一分不剩地花掉。
这就是穷人和富人的区别,穷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富人做长言谋划。故事中的乞丐的眼中只有眼前的吃、穿、玩,过了今天不想明天。
穷人和富人表面上看是贫富的差距,而实质上是眼界的不同,眼界决定境界。
眼界与境界的问题,不仅仅体现在贫穷与富有上,还体现在工作中,体现在为人处事中。
比如,普通老师看到的是一节节课,一个个学生,看到的是学生的现在,看到的是中考或高考;而名师看到的是一门课程,看到的是学生的将来,看到的是学生的发展。
眼界窄的人在为人处事时,往往更多地关注自我,关注具体琐碎的小事;而眼界宽的人往往更多地关注他人,关注大局。他们更懂得成人达己的道理,他们的为人处事往往会被称赞为“境界高”。
眼界决定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