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经济学在我心目中都处于一个神秘而不可窥探的圣地
有一天实在忍不住了,就寻思着窥探窥探
但听说经济学好高大上,害怕看不懂
于是就先找了一本趣味读物
书名:
《牛奶可乐经济学》—Robert H.Frank
乍一听书名就感觉幼稚,该不会是小学生必读书目之一?
与我高冷的气质也完全不符!
开头果然异常难看,大多选取西方事例,与中国国情完全不符,几次想弃书
但我不能!自己选的书,跪着也得看完!
没想到后半部分还不错,越看越香~
本书精华梳理如下
供求关系实践
20世纪90年代,不少牛市分析师声称传统定价公式过时了,因为互联网改变了游戏规则。靠着B2B电子商务,一些公司的运营成本降低了30%,所以,毫无疑问,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可时至今日,人们意识到,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产率,而在于它到底创造了多少利润。率先采纳新技术的公司,会继续借此获取大量利润。
可是,和过去一样,一旦竞争者也采用了同样的技术,那么,从长远来看,新技术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并不会给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而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受惠。(参考打车软件或共享单车平台间的相互竞争,受益的总是消费者)
为什么运营商经常推出免费送手机的活动?
答案藏在运营商独特的成本结构当中。
这类公司的大部分成本是与铺设网络有关的固定成本,比如修建基站、获取相关执照等。
这些成本和广告支出一样,不会随着他们提供的服务量而发生变化。
不管运营商花多大功夫吸引顾客,这部分成本始终不会消失。
用了免费手机,一般要签订至少一年的合约,简而言之就是,对运营商来说,与一年低成本高利润的话费相比,手机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补偿性工资差别
在产品市场,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其特性,比如高分辨率电视机就比传统电视机要贵。
在劳动力市场情况是一样的,特定工作的薪资取决于其特性。
经济学家所谓的“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最初是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提出的:
不同的劳动和资本职业的利害,总的来说,在同一地方内,必然完全相等,或不断趋于相等。在同一地方内,假若某一职业,明显比其他职业更有利或更不利,就会有许多人辞去比较不利的职业,而挤进比较有利的职业。这样这种职业的利益,不久便再和其他各种职业相等……考虑到个人的利害,人必会寻求有利的职业,避开不利的职业。
经历过前一段时间的秋招,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互联网的风口吸引了太多人趋之若鹜,我怎么挤也挤不进去,最终看着同学朋友手里20W+的offer,只能攥着自己不到15W的默默羡慕与不甘。
但倘若根据补偿性工资差别,互联网企业会迅速饱和,过不了多久,大范围地裁员将接踵而至,程序员供过于求,行业整体薪资水平也一定会下滑。
工资高的工作一定很辛苦吧,嗯,只能这样麻痹自己了哈哈。
军备竞赛与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务,人们倾向于关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务。
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是经济学中最著名的一个概念。
他第一个清楚地看到,市场中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往往造福了所有人。
举例来说,生产者采用节省成本的创新,是希望获取更高利润,但由于竞争公司的群起效仿,产品的价格下跌了,最终得益的却是消费者。
在《国富论》中,对企业主追求个人利益行为的结果,他做了一段极为克制的阐述:
“追求个人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为什么大多数图书馆都实行无偿借书?
先说明几个基本理论:
成本效益原则:在会计系统中,一项活动的收益必须大于其成本。
边际成本: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辆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生产新的一辆车时,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处,所以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生产出最多的车,这样才能提高边际收益。
边际效益:打个比方,你肚子很饿了,你只有钱可以买5个馒头吃。第一个馒头的边际效益最大,因为你那时候最饿,最需要,你多花一点钱也愿意买;第二个的边际效益就递减了,因为有1个馒头进肚了...不是那么饿了。第五个的边际效益最小,因为那个时候你几乎已经快饱了,馒头如果卖的贵的话,你一定不会买了。每支出1个馒头的价钱产生的效益,也就是你感觉花钱买来的价值。从第一个向最后一个递减!这就是边际效益了。
成本效益原则告诉我们,阅读或其他任何活动的社会能效水平,其边际成本等于私人和社会边际效益的总和。经济学家指出,阅读除了能使个人受益,还能给社会中的其他人带来好处,比如整个社会的眼界越开阔,越能使社会中的每个人受益,但是在判断是否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个别消费者主要看重的是他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而忽视了他可能给别人带来的好处,这样一来,人们阅读书籍的数量就会少于成本效益原则,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所得出的答案,那么校正办法自然是让阅读的成本下降,增加其吸引力——也就是提高功力图书馆的吸引力。
为什么出租车费要分为两部分,既有固定的起步价,又有变动的里程价,而不是直接收取较高的里程价呢?
最有效的出租车费结构,应该是让消费者尽可能根据,由于自己用车而给司机带来的额外成本,判断是否决定搭乘出租车。
如果出租车光靠行驶里程的收费方式来涵盖其所有成本,那每公里的里程费会非常高,这会打消很多行程较远的消费者乘坐出租车的念头,即便为这些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实际额外成本,可能低于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
既有固定部分,又含可变部分的收费结构,更接近大部分出租车的实际成本结构,这种收费结构降低了出租车的里程费,乘客无需为较长的行程支付高于实际成本的价格,这样一来,只要乘客搭乘出租车行驶,较长里程所获得的收益大于自己支付的费用,他们必然愿意这么做。
为什么股票分析师很少推荐卖掉哪家公司的股票?
设想有5名不同的分析师负责盯住同一支股票。每个人都想对该股在下月的价格走向做出准确预测,但他们同时也都希望跟被评估公司保持良好的关系。
考虑到上述情况,分析师非常希望在自己拿定立场前参考其他4名分析师可能做出的推荐。毕竟,他知道自己犯错的成本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四名分析师所做的推荐。
一开始他就明白其他人的推荐多半会稍微偏向于买进,因为对分析师的东家来说,给受评估公司拍马屁是有好处的。退一步来说,要数5个人全都推荐买进,而该公司的股价却跌了,那么对分析师来说,这就是一个普遍的预见失误,他个人的所承受的批评会很有限。
反过来看,要是他推荐卖出,其他4人推荐买进,而该公司的股价却涨了,那他就成了一个三重输家。他不仅推荐错误,而且这个错处引人注意,因为竞争分析师都看准了。雪上加霜的是,他的东家还会遭到潜在客户的憎恨。
在这种情况下,个别分析师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做出跟其他分析师一样的推荐。每个人都明白,作出买进推荐,更符合自家老板以及其他分析师,的利益,另外其他分析师也不光要分析公司股票的表现,还会分析别人会做出什么样的推荐,所以我们很容易了解,为什么分析师最保险的做法是急于买进推荐。当然,精明的投资者最终会了解,买进推荐对一只股票未来的价格并未提供什么有用的信息。
这一段很有趣,颇有心理学的意味。书中提到“回归平均”与社会心理学中的“趋均数回归”不谋而合,看来不同学科间的知识很多是相通的。
如果真如大家所认为的一夫多妻制,对男人有利,而对女人有害,那为什么以男性为主的立法者要禁止它?
有喜欢一夫多妻制的男性,也就一定有只喜欢一夫一妻制的男性,如果一夫多妻制被立法通过,那么会使支持一夫一妻制中的男性面临更严峻的择偶压力,他们会遭受更多的择偶竞争。
女性的供应量持续短缺,男性面对的经济压力也比现在要更大,所以不管其他用意如何,禁止多妻制的法律充当了一种限制恶性竞争的协议,以免男人过得太辛苦,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以男性为主的立法者会对此类禁令采取支持态度。
读罢此书,对经济学有了一点懵懂的感触,但毕竟是趣味读物,内容较为浅显,倘若想真正叩开经济学的大门,恐怕还需很多的努力。
书中多次提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感觉这本书对作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遂也加入书单。
总体来看,经济学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门学科,与心理学在某些地方不谋而合
心理学参透人性,经济学利用人性,最终都回到人性这一原点之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