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八·二三】
古渔《路上》诗云:“年来一事真堪笑,只见来船是顺风。”戴喻让云:“莫羡上流风便好,好风也有卸帆时。”荣方伯名柱者,有句云:“风自横来无顺逆,水当涨处失江湖。”余则云:“东窗关后西窗启,犹喜风无两面来。”
古渔,指乾隆期间金陵布衣诗人陈毅。
戴喻让,字思任,号景皋,汉阳人。乾隆六年(1741年)举人,官惠民知县。有《听鹂堂》、《春声堂》诸集。
荣柱,伊尔根觉罗·荣柱,字铁斋,别号采芝生,伊尔根觉罗氏,满州正白旗人。以官至河南巡抚,迁奉天府尹。工诗,善写花卉。
【闲言碎语】
诗写性灵,而性灵亦非无缘无故,实在是人生经历及当时情形环境、情感心绪的碰撞。本条诗话所记四人之作,虽然都是写自然界的风,但都融入自己的情感,都能够看到他们的人生境遇及人生态度。
“年来一事真堪笑,只见来船是顺风。”陈毅一生坎坷,与袁枚是好友,袁也曾将其引荐给惜才的两江总督尹继善。尹也拟安排其去书院执教,但“因故未成”。什么原因挡住了两江总督的安排,史料未载。我猜想,一定是学历方面的硬杠杠。毕竟,陈毅没有任何功名,到培养科举考生的书院去教书,估计难以服众,非议极大,只得不了了之。陈毅对待自己的人生逆境,只能苦笑以对。一路逆风难言说,只话顺风送来船。
“莫羡上流风便好,好风也有卸帆时。”有关戴喻让的历史记载不多。只知道其科考止步于举人,官职止步于知县。不过,在清朝,举人出身能够当上知县已经是很不错的结局了,再往上升迁,非满人血统,非进士出身,未经翰林院培训,就是透明的天花板。好在戴喻让喜好吟诗作赋,能够知足常乐,于是,这种心境也融化到诗里面去了。
“风自横来无顺逆,水当涨处失江湖。“荣柱是旗人,姓伊尔根觉罗氏。这个姓氏是满族八大姓之一,人数众多,也出过不少达官显贵。荣柱的父亲德福,《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六十三·人物志四十三》列传。德福的经历在清朝封疆大吏中堪称奇特。以刑部笔帖式(满汉语翻译)入仕,乾隆二年(1737年)授堂主事,十六年迁浙江按察使。之后,在布政使、巡抚、总督、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省部级职位上换岗14次,足迹遍及浙江、湖北、广西、福建、新疆、四川、云南。其间,还两次被革职,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最令人无语的是,乾隆三十六年五月,德福由代理云南总督升任四川总督。乾隆下旨,要其对云南军营应办诸务提出建议。德福认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孰料,乾隆看完奏折后大怒,斥其“识見乖谬,意存自满,深负朕恩。”“着革去总督,赏给三等侍卫,以己力前往伊犁听候委差。”德福连四川总督的大印还没有握上,就给发配到新疆去了。四年之后,才回京任刑部代理刑部侍郎。后来逐渐升迁,直到乾隆四十六年九月在暂署兵部尚书任上去世。荣柱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父亲时而是封疆大吏,时而是戴罪之身,忽而荣华富贵,忽而门可罗雀。而这一切,都是乾隆皇帝一人旨意而致。荣柱从他爹几十年宦海浮沉经历看明白了,“风自横来无顺逆,水当涨处失江湖。”
“东窗关后西窗启,犹喜风无两面来。”袁枚少年成名,入仕后几任知县,也颇有政声,加之尹继善对其青睐有加,也曾踌躇满志,准备一展鸿图。不料,荐举其任高邮知州一事,竟被吏部驳回。于是心灰意冷,辞官回家经营随园。几年下来,随园成了名震江南的高级会所。高官巨贾,流连忘返。鸿儒时时相聚,白银日日入收。自己当老板,自由自在,诗如泉涌,财色双收。这心情,能不浸润到诗里去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