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江南荻溪太平书镇(1)

作者: 临湖风 | 来源:发表于2019-12-04 10:06 被阅读0次
千年古银杏

太平位于江苏苏州市相城区东部,东临阳澄湖。太平古称“荻溪”,历史底蕴深厚,吴文化源远流长,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这里保存着清末民初的古镇建筑肌理,太平禅寺香火袅袅,千年银杏冠盖云天,王皋故居古韵盎然,荻溪谷仓尽显水乡特色。

昨天12月3日,我们苏州走读园林群走进太平老街,聆听了荻溪文史馆负责人文史专家龚任芝老师的讲解。龚老师是我老同学卢韫以前的同事,也是我去太平书香小院认识的朋友。

上午9点半从单位出发,开车前往太平镇,我们相约在太平泰和人家上午11点集中。我是相城区人,老同学卢韫委托我订饭店。订饭店还弄出了一个笑话。几天前我打电话给在太平工作的朋友,他告诉我镇上的泰和人家不错。我问他电话号码,他说没有,网上有的。我以为是太湖人家饭店,结果在网上找了半天没有,又问了114也说没有。只好再打电话给他,让他去要号码。我打电话给饭店,他们告诉我是泰和人家。

一个小时后到达了饭店,我赶紧去点好菜。前来走读的朋友基本上到了,原先讲好的2桌,结果增加了一桌。

大家一致评价菜的味道不错,吃到了儿时的味道。龚老师没来,他在荻溪米仓等我们。吃好饭我们赶到了荻溪米仓。

走读江南荻溪太平书镇(1)

在米仓前,龚老师告诉我们,眼前的米仓是七十年代造的,当时是为了“备战、备荒”。现在改为展览馆,展览相城区的文化遗产,如御窑金砖等。接着龚老师领我们到古米厂,裕元碾米厂。

龚老师在讲解

他告诉我们:裕元碾米厂建于1929年四月,俗称裕元米厂。这是太平镇第一家由机器轧米的碾米厂,由原籍吴县东山人迁居太平桥镇的沈一林(公元1900――1962年)投资2000元在此创建的,占地三亩左右,前后二进,五间门面。

1938年,沈一林到娄门开办裕新碾米厂和面粉厂,裕元米厂卖给了朱菊祥,改名协盛米厂。解放后这里成为了太平粮管所的太平米厂。上个世纪的60年代末,米厂停办,改建成太平粮管所北库,新建粮仓17间,砖园仓7座,可储存粮食165万公斤,新建水泥晒场1个,码头1个。

他指着济民塘(改为航道后现称利民塘)南的荻溪仓旧址,是始建于明代时候江南储备粮食的社仓。清代时,尽管社仓被移到了娄门内,名字却没改,仍叫荻溪仓。

相关文章

  • 走读江南荻溪太平书镇(1)

    太平位于江苏苏州市相城区东部,东临阳澄湖。太平古称“荻溪”,历史底蕴深厚,吴文化源远流长,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这...

  • 走读江南荻溪太平书镇(3)

    龚老师已经在对岸等我们了,也来不及细细品味古银杏,只有匆匆过利民桥,跟着龚老师来到了当年胡肇汉曾经住过的地方。 穿...

  • 走读江南荻溪太平书镇(4)

    离开苏州图书馆方志馆太平分馆,跟着龚老师我们来到了荻溪文史馆。走过一户居民家一股香味飘入鼻中,原来门口有刚氽好的烤...

  • 走读江南荻溪太平书镇(5)

    来到二楼,是名人馆,墙上分别了挂了祝允明、唐伯虎、苏轼等古代名家写的诗文,还有荻溪十景图咏。龚老师说:“可惜现在荻...

  • 走读江南荻溪太平书镇(6)

    离开王皋故居,右拐向北沿着利民塘岸前行,眼前的河水清又清,在阳光照耀下闪出波光粼粼,窄窄的沿河小道干净而宁静,旁边...

  • 走读江南荻溪太平书镇(2)

    走出裕元碾米厂(现为老人喝茶聊天休息室),沿着利民塘岸边向东行走,对岸边的民居错落有致静静地倒影在利民塘中,一棵梧...

  • 走进太平书镇(3)荻溪文史馆

    从王皋故居出来,沿着九思街向东,来到了太平老街。同去的李老师她来过几次知道老街上有个荻溪文史馆,她说:“我们去荻溪...

  • 走进太平书镇(5)古银杏与荻溪粮仓

    告别了龚老师,踏上利民桥,利民河两岸的新貌旧颜尽收眼底。远处的新的居民小区,呈现出太平新镇的青春活力。脚下清缓的河...

  • 走进太平书镇(4)跟龚老师走荻溪老街

    跟着龚老师走进了一条窄窄的弄堂,只见斑驳陆离的墙体,仿佛在诉说这里千年的历史。 龚老师指着这老房子告诉我们,这是当...

  • 散步

    诗画江南,珊溪镇一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读江南荻溪太平书镇(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lk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