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来工作那会儿,我的工作就是业务员,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跟超市的采购打交道,说白了就是卖入我公司的产品。刚开始为了要完成销售指标,我就要天天去开发新客户,一般情况下,只要公司的支持与超市的理念相符合(比如说我们可以投入大量陈列费用),那合作的事就基本算是敲定了。
只有印象最深的一次,有一个超市,我去跟采购谈了多次都谈不拢。于是向我老板求救,我老板问我是什么问题,我说是价格问题,采购认为我们供价过高,无法合作,除非可以降价,可是降价的话我们利润就没有了,加送配送的费用,这场交易简直就是白瞎;可是不降价又没办法合作,因为那也算是一个大客户。
我老板思考了一会儿,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认为真正的原因在哪里?”
我还是坚持价格问题。
我老板说:“不是。客户想要的只是我们可以提供的服务,还要最主要的销售增长,如果我们可以让他明白这些我们可以做到,那他就会跟我们合作了。”
我豁然开朗,就又去找了采购,换了一种方式,我跟他说了我们以往的一些合作案例,并提供了部分超市与我们合作前后的数据对比,还跟他说到附近的几个超市都在跟我们合作多时,他一味地低价策略也并未能够持久。当时采购考虑了一下之后说愿意给我们三个月尝试一下。
细谷功说:“一直在解决问题的人,永远不可能发现问题。”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当时只想着解决价格问题,所以一直纠结于价格,颇有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意味。而我老板就“跳”了出来看待这件事并发现了问题所在。今天就来说一说细谷功的这本书《高维度思考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8068774/54d6dd0c72d778c6.png)
《高维度思考法:如何从解决问题进化到发现问题》这本书的作者正是细谷功,他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刚开始任职于东芝,后进入安永咨询公司负责产品开发等领域的战略制定及业务改革计划的制定、执行和定义。现任职于企业管理咨询界的佼佼者——QUNIE公司,是一名商务顾问。另著有《地头力:从结果出发解决问题》。
《高维度思考法》一书细谷功用了伊索寓言故事,用蚂蚁来比喻“解决问题型”的思考方式,用蝈蝈来比喻“发现问题型”的思考方式。 作者告诉我们,擅长解决问题的人并不擅长发现问题,因此掌握发现问题的思考方式就成了关键,主要就是要拥有解决问题的思维。作者跟我们介绍了思维转换的三个重点内容:
一、“存量”与“流量”的区别
书中继续用了蚂蚁和蝈蝈来举例,重视储蓄的蚂蚁就是存量思维,及时行乐的蝈蝈就是流量思维。“存量”我们可以理解为过去的经验和知识积累,“流量”则可以理解成原来的知识或经验用完后生成新的知识,那就丢掉也没有关系。
说回我自身开头的那个例子,我就是运用着过去的“存量”思维去开发新客户,很显然这是行不通的,毕竟一个经验不能用一辈子啊!相反的,我老板就是“流量”思维,即使他在那个行业深耕多年,但还是会把经验与实际相结合,形成新的知识,哪怕这个新知识只用这一次、以后再用不上也没有关系 。
二、“封闭体系”与“开放体系”的区别
我老板对于我的疑问,没有区分来思考,都是一视同仁,这一点是《高维度思考法》这本书说的“开放体系”,就是不给自己设限,拥有着开放思路。而“封闭体系”则对应着我当时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用主观的意识进行思考。
三、“固定维度”与“可变维度”的区别
我老板跳出来看整件事,进行“跳跃”的这个动作,在书中作者称之为“可变维度”,这个来去自如的高度就是这个维度。而我基本上只在一个固定的维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自然受限。
解决现有的问题并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发现未知的问题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只有真正地发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这才是《高维度思考法》教给我们的核心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