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2018•视觉旅行#1】“这当中又夹杂着愤懑和忧伤的情绪,这情

【2018•视觉旅行#1】“这当中又夹杂着愤懑和忧伤的情绪,这情

作者: RaymondBlade | 来源:发表于2018-01-27 00:01 被阅读166次

    “严歌苓的芳华,让人想到的是对文工团里消费老实人善良的问题进行自我剖析,而冯导想拍出自己心中文工团的样子。那一年,冯导的青春被时代撞了一下腰,然后有着太多憋在心里想往外喷的话,于是有了电影版《芳华》。”

    知道《芳华》 是在去年《战狼2》正在热映时候,原来说定档国庆,然后突然就说撤档,引得众说纷纭。有猜测说冯导和他人有《芳华》票房的赌局,实在是《战狼2》太火,自知时机不合适于是撤档了,先躲避风头;也有猜测说是因为电影里出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情节,当时临近十九大,所以只能改档期。

    不管什么原因,最终《芳华》还是在2017年年末来了,在18年元旦那天和老婆在电影院观看了电影,随后知道电影和原著有较大改动,于是又买了原著小说来阅读,读完后算是对电影中感到不清晰的地方有了新认识。

    关于名称

    小说英文名称是You Touched Me。可翻译成你触摸了我,这个比宣扬情怀的“芳华”更好地点出了故事的“导火索”。刘峰因为触碰了林丁丁,因此被冠以罪名,遭受批斗,被逐出文工团;再有团里没有男的愿意和何小曼搭档,只有刘峰愿意和她配对,与她练舞,托举她,触碰她;再后来,在云南,前往烈士陵园拜祭战友的前夜,回房间的路上,因为香蕉皮,小曼滑倒靠在刘峰身上,又一次的近距离触碰。三次触碰都是人物情感关键转折点,不同程度的升华,影响了几个人的人生走向。

    关于刘峰

    看电影时感觉奇怪,如黄轩这样刘峰怎会无女子喜欢;实际小说中的刘峰并不高大帅气,在文工团这种俊男美女集中的地方来说显得非常普通,以至于“舞蹈队形不能排到他那儿就断崖”,所以从外表上来说已是天然地被排斥。

    刘峰从小为了讨生活而加入梆子剧团,练过童子功,翻跟斗特别好,也是因为这项技能才进入了文工团,平日练毯子功时候,他就负责为大伙做保护。刘峰明白自己的缺点,专业素质排不上号,无任何靠山,出身不好,他只能通过做好事来谋求认同,他渴望着被需要,通过做活雷锋而体现自我价值,在那个年代学雷锋可是普通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条路。然而可悲的是,文工团的战友们一边需要他的善良,一边却等着机会来羞辱他。因为当一个人好到在他人眼里是没有缺陷的完人时候,拿尽所有荣誉时候,大家反而不相信他,出于妒忌或者是怀疑,都想等着看他出丑,等着机会要把“雷锋”拉下神坛。

    因为学习雷锋,所以成就刘峰的光环,但也是因为“雷锋”,在林丁丁眼里全世界就刘峰一个人不能有感情,不能爱她,更不能触碰她,因为“雷锋”是圣人,不会有凡人的情欲。看到这里让人胸口闷着,说不出话来。

    这种现象,其实存在于任何时代。在生活中一个老好人或者说一个表现优秀的人往往可能不被任何一个团体接受,就因为TA太好了,人们反而会认为这人“装”,不真实,不可能存在现实中。不知何时开始人们默认了如今不可能有那么好的人,如果在职场上,某人表现的非常好,表面几乎没有什么缺点,而且还有特定的背景,或者被上层喜欢,那往往不会是讨大家喜欢的人。大家讨厌这样的好人,妒忌别人比自己强,会私下里瞧不起对方。究其原因,大多数心中是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优势,只是得不到所以生恨,自然而然的就与TA隔离开来,甚至一帮平时没有啥深厚关系的人会变得“同仇敌忾”,实际对方与大家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比大家强”或者“人太好”成了一种原罪。

    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相信雷锋,也没有人愿意学雷锋,因为做好人的代价有点高。经济水平是上去了,但道德水准不见得比那特殊的年代高,这究竟是人性的可悲,还是所谓的时代可悲?

    刘峰最后的结局远比电影里惨得多,以至于冯导都不忍心将其照搬上屏幕,当然这是自我猜测的。一个老好人,老实巴交一辈子,没有犯过什么错误,当年情难自禁地触摸行为,其实根本不算一回事,结果造成了悲惨的人生轨迹,得了绝症,让人无限唏嘘。幸好,经历了众多磨难,最后还有另外一个善良的人陪伴着他到最后,而当年消费他善良的人们也被良心折磨,她们的结局大多也不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关于何小萍

    原著人名是何小曼,她的故事是改动最多的,当然如果按照原著来拍,电影恐怕是无法过审的。电影为了塑造两人的情感线,改成了刘峰接小萍到团里报道,其实两人是刘峰主动和她配对排舞时候第一次有了情感交流。

    何小萍精神失常的原因在原著里的描述除了刘峰被下放处理,团里唯一会善待自己的人走了;获奖后与以前生活反差太大外,还有更重要的三点原因:

    • 小时候爱自己的生父自杀,随母亲改嫁后,在后父家里被视为“拖油瓶”,受尽羞辱,对母亲为求生存变得势利,不爱自己的做法感到失望(可以说是绝望了);
    • 新婚丈夫战死(收到消息时,她已住院治疗,这则消息无疑会加重病情);
    • 开战后某天早上起床打开正对操场的窗帘,看到满操场的尸体(昨天操场集合的还是活人)。

    可以说,何小萍是本身成长经历造成的心理阴影,影响其人格塑造,加上战争创伤,导致其产生严重应激心理反应,各种压力积累到顶点,不疯才奇怪了。(其实,我个人认为刘峰也有某种程度上的心理障碍)。因为电影的改动,所以小萍人物的显得不够丰满,故事线显得生硬,正如前面说到电影拍摄要考虑很多因素,所以不得不说没有将真正的何小萍或者说何小曼完全呈现是种遗憾。

    电影安排了小萍偷穿林丁丁的军装去拍照,后来被发现后受到了女兵围攻的情节,让观众认为小萍不受待见是事出有因,本身品行有问题。实际上,小萍虽然一直渴望被关注,被爱,不打招呼就拿走战友物件的事情原著里是没有描写的,小萍被歧视是因为出汗多,头发浓密,练功后就会发出体味。这点改动是感觉不如原著的地方,为了安排人物冲突而显得刻意。

    最不被善待的人,才是最看得懂善良的人(整个故事中,让我最有触动的一句话),最后安排她和刘峰“在一起”,用她的悉心照顾替消费刘峰善良的战友们还债,这让人稍感安慰,但也抵消不了整个故事带来的压抑感。

    关于时代

    文艺作品无法抛开时代背景,人性也要放在时代背景中去看。看过电影和原著后,我反而弄不懂了,或许是电影剪辑的问题,删减了不少情节,所以电影并未对我造成太多的情感冲击。无论是电影还是原著均传递出有关特殊时代造就人物悲剧的信息。其实,时代是好东西,是万用的“挡箭牌”,任何的错误、悲剧都可以归咎于时代的错误,是时代逼着人作出丑陋的行为。然而,别忘了即使再坏的时代里,都会有坚持着自己内心原则的人存在,不因时代洪流而放弃了一直坚守的纯真和善良,从未背叛过自己的信念。正如当下,一切讲究利益平衡的年代里,依然有人默默地奉献,正是这些平凡的英雄推动着历史向前走。

    回到文革那个特殊年代,环境能逼人成魔,依然有不少如刘峰的人守着心中的善良。家中的长辈也是经历过动荡年代的人,一直没有失去过为人原则。我想,本身就想成魔者,时代正好给了最好的机遇,不想成魔者,时代很难让其妥协。有些人性自身的丑恶与时代无关,郝淑雯和萧穗子争夺男人的桥段,电影里并无多着墨,穗子暗恋陈灿并无人知晓。原著里的郝淑雯是明知道穗子喜欢别人(原著没有陈灿这个角色,对应的角色叫少俊),她出于所谓竞争心态,不想让穗子得到男人,于是晚上违规跑到男兵宿舍楼去找男人偷情,而这样做的根源实际上是她打心底里瞧不起穗子,认为穗子是个怪胎,也许更深层次是阶级的歧视(穗子父亲被批斗,郝是军二代);更过分的是将穗子写给男人的情书交给领导,使穗子受到了批判,而她对自己“举报”穗子的行为感觉非常好。这比林丁丁“婊”得多的行为,并不能全归为集体主义时代对人性的压制,郝自身人品就很有问题。


    《芳华》的观看体验对我来说并不算好,看过小说后更觉得电影显得刻意煽情(或许有删减情节的原因)。小说更像是作者对过去种种的一种反思、批评和自我批评,告诉大家,父母辈经历的故事;而电影呈现的画面其实是导演自己的青春梦想,那有意无意地带着性暗示的女兵出浴和更衣镜头,那段原著中没有的为了表现刘峰战斗英雄形象的战争长镜头(敌人还是远景模糊状,讽刺的是这段情节还是我看《芳华》的动力),还有最后一群人解散离别前夜的哭着唱,让人有说不出来的拧巴;而其想展示给众人当年自己的芳华岁月,想让后辈了解上一代人的伤痕,这种伤痕是时代亏欠他们的,刘峰的遭遇不能怪他们,是时代造成的,这当中又夹杂着愤懑和忧伤的情绪,这情绪使所谓的芳华碎了一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视觉旅行#1】“这当中又夹杂着愤懑和忧伤的情绪,这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sg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