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夏纪·第四·劝学

孟夏纪·第四·劝学

作者: 雾里看花的布布 | 来源:发表于2018-04-21 21:41 被阅读0次

    劝学(节选)

          (原文)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译文)先王的政教中,没有比孝更荣耀的,没有比忠更显达的。忠孝是君主和父母很想得到的,显荣是子女和臣子渴望得到的。然而君主和父母却往往得不到他们想要的忠孝,子女和臣子也常常得不到他们渴望的显荣,这都是由于不知理义造成的。而不知理义,又是由于不学习造成的学习的。

          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而有才能,我不相相信他成不了圣人。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会得到治理。圣人在右,右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左,左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敬老师的。尊敬老师,就不应计较他的贵贱、贫富,这样就会名声显扬,德行彰明了。同理,老师施教时,也不应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而专注于传道。某个学生倘若能够接受道,他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所追求的会全都得到,所希望的会全都实现,这都在于得到圣人教诲。圣人则产生于发奋学习,不发奋学习而能成为俊才名人的,未曾有过。发奋学习首先在于尊重老师,老师受到尊重,他的话就会被人信从,他讲的道理就会被人称述而彰明了。所以上门去教授的老师不可能教化人,召唤老师前来教授的学生不可能被教化;自卑的老师说话不被学生听信,傲慢的学生不听信老师的教诲。老师采用不可能教化、不被人听信的方法而去勉强教育人,想使道行、身尊,不是差得太远了吗?学生处于不可能被教化、不肯听信教诲的地位而自行其是,想使名显、身身安,这就像怀揣腐臭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浸湿一样荒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夏纪·第四·劝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vf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