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总被各种人事物现象所围绕,熟悉的不熟悉的,喜欢的不喜欢的,想到的没想到的,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这么多生活现象如何应付,先得学会观察,在观察的同时不要被现象所束缚。
我们感觉会受到约束,受到束缚不自在,不是来源于现象,而是来自于自己心识想法、文化价值观念分别的执著,当中有是可意识到的,多是无意识的惯性所为。如果带稍微带些警觉,还是能观察到一些。
如我认为这个东西好,可其他人并不这样认为,就已经给我们启示了,东西是一样的东西,对各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同的人看却得出不同结论,可见是人的心性识见在起作用,但用语言表达出来又是这东西的美丑好坏,识性的分别被隐藏了,长此以往为现象所转而不自知,只见现象而不知心性存在。
我们要不被生活现象所迷惑,至少应带着探求的觉醒,什么样才是真实的状况,要生活在真实的生命状态里。《金刚经》说“应如是降伏其心。”心到处乱跑不受控制,哪那么容易降?要从哪里切入呢,不以表面现象分好坏,要依照本体的生命去观察一切生活现象,还事物以本来的面目,就容易了。
不管经典把本体安什么名字,道也好,无极也好,空性也好,真如也好,都是从绝对出发,而不是从相对地看待一切现象。绝对的真理依真心而建立,不是依分别的识心而建立。
所有解脱的圣者都依绝待的心体建立一切,自然发生着本有的智慧力量,来认识周遭发生的一切现象。本体无形无相,抽象至极,不可说不可说,心性是活的,有作用的,那看到人就反观到自心,喜欢不喜欢都是自己心在起作用。
看到物象环境也是一样,统统归到自心上来,连时间空间都随着心识活动而有不同的,不说东西南北方向随坐标不同就变了,一个人在100平方的房子里,跟100人在100平方房子里的空间概念,一定是不同的;时间也实在是我们的感觉,有的度日如年,有发出“逝者如斯夫”,绝不是几月几号那人为的刻度。
《华严》云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个心是就是自己的认识,心念种种欲想加上行为力。相对的人性心识活动作用,总是对应于相对的现象境界。修行改造生命达到圆满自在的生命状态,是由相对进入绝对。
众生在哪里,众生就在我们的心念里,当依本体来建立观念的时候,哪有众生可度,哪有佛可成!我的信念依着绝对的本体、绝对的真理来建立,以此发端出来的行为也是绝对的,产生的结果自然而然都是绝对的。
如此心安绝待,日日为人事物境所绕,不为万物所扰,如此用心,安好! (文/圆明)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