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里,也就是2019年,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换工作和熬夜。
先说换工作。
上半年一直寻求新的工作岗位,在五月份实现了愿望。换工作之后,原有的节奏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从前是从事管理,目前是从事业务,这个变化,其实是顺其自然的,因为从事领域并未变化。
借着以前一个领域的从业经验,表现出了强大的适应性。这个变化是让我振奋的,关键在于这给了自己极大的自信,告诉自己,自己什么都可以做,没有给自己设限。
关于节奏问题,节奏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活作息转变。从8小时工作制,变成了以完成工作为标准的工作制,收入比原来高了,当然时间也增加了。这对于有想法一边工作,一边写作的人来说,这个变化是巨大的,时间被工作吞噬掉了好多。但并未因此放弃,因为从心底里充满自信。
这种自信来自于哪里,我不十分清楚,我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可以做好,无限相信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的文字灵性,尽管这毫无根据。如何开始写作,虽然每天坚持写日记,但并未享受过被灵性击中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刻意练习》中说的,“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写作是需要刻意练习的。天赋固然重要,在不知道有没有天赋的情况下,只有练习,这让我想起了已故的美国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写出了《漫长的告别》,让村上春树成为迷弟,据说一开始练习写短篇小说,然而,这些短篇小说并未如此著明,其风格虽然让我深深着迷。
换工作之后,最重要的不是工作内容的适应与否,而是对生活习惯的影响,起初并未察觉。
再说熬夜。
熬夜就像漩涡,让人不停地卷进去,到了深夜总是无法入睡。当我下定决心要克服熬夜,总是以看书为由,心里告诉自己,明天绝不熬夜。结果,这句话,重复了接近一整年。我发现,习惯的力量太强大了,强大到自己都恐惧,那是一种沉沦的惯性,像星星一样,沿着完美的轨道周而复始地匀速直线运动。
从每天读书、写日记来看,这俩已经雷打不动地坚持着,并未痛苦地去克服,已经成为生活之必须的习惯,已经像开车那样轻车熟路。熬夜,却成为了反面习惯。
对于很多人来说,读书是痛苦的,但我不那么痛苦,每天不看书,感觉好像自己缺失了些什么,也许是自己告诉自己,不读书就写不出东西。出于这种鲜明的目的,读书便坚持下来,并未此读了60多本,而且是下半年开始持续地看书,只用了半年时间。
我并未知道熬夜和写字有什么特别的关联,众所周知,很多作家都熬夜。但每当熬夜之后,第二天便失去活力,我明白,这是身体做出的警告。但,并未引起重视,依旧我行我素。
直到今天因为孩子发烧,我凌晨4点起床,驱车到医院,我发现早起很痛苦,但一会便适应了,我想我可以保留这种感觉,能够尝试早起,早起意味着不可以熬夜,过了十二点便早起不了,尽管不需要4点就起床。
充足的睡觉应该成为重视的事,那关乎健康,没有健康,只有病态的才华是无用的,“天妒英才”的事不能任其发生。
技能需要刻意练习,那么对我来说,睡眠是需要刻意练习的,我应该等孩子入睡之后,立刻睡觉,不能摇摆不定,企图用白天失去的时间换夜晚的自由,那将陷入一个泥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永远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