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麻吉星精英教师培育计划
聚点滴之思,寻平稳支点

聚点滴之思,寻平稳支点

作者: 张秋琼 | 来源:发表于2021-11-27 18:14 被阅读0次

    11月,过山车一般,飞快向前。

    这个月我较为频繁的借班上课,我发现自己调整教学设计的能力进步了,但在课堂实践中如何真正呈现“以生为本”理念,落实和呈现我做得很不够,我正是在一次次借班上课的跌宕中找寻平稳的支点,不断积攒经验值。

    一、打开新思路

    去年四年级时,我与我的5班在信息技术融合课的常态化的教学实践中配合默契。小朋友们一方面建立了课堂安全感,一方面了然规则,主动思考,积极的参与课堂。上学年的几次送课中,因为我的亲和力还不错,对于成长初期的我来说,在送教课中我基本还是呈现了不同的课堂样态——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上学年的我收获到很多的鼓励,我的成长重心在于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现在我要打开更广的思路:我不仅要思考设计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还要真正站在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予最适合他们的经验,促进思维建构,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而不仅仅是“以我生为本”。

    二、成长进行时

    11月,我有了这个锻炼的契机。10月30日,团队提供我成长机会:11月5日到湖滨小学按教学进度送课。

    于是基于我任教过的四年5班的学情,我设计了四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三个活动贯穿:活动一“同桌交流回顾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活动二:“小组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进行验证”;活动三“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关系图”。在活动二“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特征”中,我给学生提供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同桌两列一列先研究角,一列研究边后前后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小组红笔汇总。

    小组活动

    11月3日,第一次试上的四年3班是一个团结向上的班级,小组活动规则虽然有点多,但整体而言,小朋友能根据规则并且主动投入小组活动,小组活动交流开展得很不错,但发现学生独立猜想太难,于是和陈蕾老师交流后,陈蕾老师给了我两个建议:在“活动一”中搭建“猜想—验证”以及研究方法的脚手架,也就是提供和学习单类似的表格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供从边、角去研究的思路,回顾研究方法有量、移、比、折等方法;第二个建议是尽量不明显减少课的容量,“画平行四边形的高”可以自学后画,再进行辨析和画高方法的总结。在具体执教时,考虑时间因素,设置超链接做好预案。

    四年3班学生学习单

    11月4日上午,我在校内教研活动中上第二次,因为搭建了脚手架,学生独立猜想部分完成的好一些,课的容量也完成的较好,但小组交流成果却不如第一次试上,学习单里大多是自己的思考(只有边或只有角的特征),反而不如前一个班小组交流后的学习单,和听课老师交流后发现小组任务设计略微有些复杂,一些小朋友没有听明白活动要求,一些小朋友研究边(角)可能有想法,限定后有些紧张反而无从思考,洪老师建议不如放开让学生自由研究?我提出我的困惑:可是这样小组成员都只研究边(角)的特征呢?经过思考,做了三个调整:学习单补上边和角提供研究方向;以同桌为单位进行猜想,独立猜想难度太高,同桌提供一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底和高均为整厘米数),可以一人操作一人在平行四边形上记录数据,同时方法多样化,如两个平行四边形就可以重叠对比,小朋友也可以大胆撕角对比等等;同时为学生提供10×10的透明方格图,帮助学生联想已有抽象的知识经验“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为此提供具象的支撑,用多种方法突破验证“对边平行”这个难点(还可以用移尺子的方法)

    湖滨小学学生方格图探究汇报

    11月5日,我前往湖滨小学上这节课,我以为我已经思考的挺细致的,应该会比前两次上得好。但这节课虽然呈现了理念,但显得有些乱,比如在活动一中,试上中均未出现学生说不清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没有给出明确的问题指令,而是和学生一起绕花了10来分钟;随机挑人学生不愿意发言;学生不明白按序发言,小组活动并没有有效开展;个别学生小组说得清清楚楚,上台验证时可能太紧张说不清楚;大屏网络断了,无法上传学习单和验证方法视频等;一起去湖滨小学的洪老师听后说“太佩服你,尽管是这几天上得最差的一次,说课时还能笑眯眯温温柔柔的。”其实我心里也有些难过,但我的关注点更多在于这节课没上好,摒除一些客观因素,我能不能从我的角度思考做得更好呢?因为在送课过程中我的确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和各种各样的情况,提升经验值才是最重要。

    湖滨小学学习单 红笔补充了撕角对比的方法

    思考后和陈蕾老师交流,陈蕾老师送了我几个tips:

    1.课堂安全感要迅速建立,她和我分享了自己送教时的几个课前谈话。

    2.规则可视化,这个我们在陈蕾老师的《我国的政治制度》中也清晰地看到陈蕾老师清晰的规则,这样没有接触过小组活动的小朋友也可以更快理解规则并投入,此前我没有想到我解释说明后学生还有可能不理解按序发言。

    3.关注细节。当没有时间试上无法获取学生的情况时想清细节,在脑袋里“放映”自己的每一步,想清楚每一个细节。

    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的课前谈话和环节一,更有针对性的搭建方法的脚手架。回到学校想要上一次调整的案,但是班级进度已过(这节课属于单元中间的课程,不好留),明年有机会我想再上一上。因此陈蕾老师给的建议我究竟吸收和转化了吗?

    三、温故而知新

    正巧,11月25日我要去仓山区小学数学林江庄名师工作室展示一节信息技术融合课。首先先自我批评,我选了去年王博士和团队指导过的《轴对称图形》,还是因为我不够大胆,经过上一次挫折,我的心里有个沮丧小人,所以当工作室需要提供成熟的示范课时我没有把握我新选的课能呈现美好的生本样态,于是我选择这节我最为成熟的教学设计来呈现,但因为也是送教,我能不能把陈蕾老师提供的建议在课堂中落实呢?最终我优化了细节,上出了我最好的一次《轴对称图形》,仿佛不是借班上课,而是默契十足的师生,这一次也让我的沮丧小人消失啦。这篇具体的调整我将在下一篇反思中记录。

    区级课展示

    在团队的带领下,我用点滴的思考,在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中,慢慢寻找平稳的支点,不断汇聚成成长的印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聚点滴之思,寻平稳支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kq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