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觉知的语言养育|《何以为家》

有觉知的语言养育|《何以为家》

作者: 肖佩琳 | 来源:发表于2020-03-05 09:38 被阅读0次

                    “忍不住写点什么”

                      这是电影分享03。

    电影《何以为家》最开始,给“大人”重击

    今天在看书的时候想起之前看过的电影《何以为家》……被不停羞辱、否定、讽刺、挖苦、蔑视的孩子,内心都有一个大窟窿,盛放着破败不堪的灵魂,胁迫他们用偏激的方式发泄创伤和屈辱。

    当然电影是“有意识”放大社会现象,但是其实不仅仅是父母,作为教育者,对孩子的言行是需要“有觉知”的,要察觉到我们的言行对孩子产生的后果。

    1.我不经常表扬,“表扬”存在很多灰色地带,许多情况下某句评价是否会造成伤害还不十分明确,即使表扬了也要观察到底对他的影响是什么,有没有出现不好的结果,比如:表扬后为了迎合你的要求去做事等等。

    而我经常会跟我的学生说——“好在哪”,关注事情以及过程的本身。

    2.少说,多问。

    给孩子反思和做选择的空间,但要注意那些伪选择。

    例如那些反问毫无意义:你是不是……?(这等于将你观点强加到他的身上,你还是在“说”。)

    而是要问:我观察到你的行为是……对他人的影响是……你为什么会这样做?(让孩子告诉你“为什么”,把它“问”出来。)

    电影最后一幕,留下深思

    一个好好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世界的孩子是“被爱出来的”,我们有好好爱他们吗?我们自己有好好被爱吗?

    01/

    寻求“批评”的替代

    我们不仅要关小声音,还需要调换一个台。当孩子鲁莽大意,态度敌对或令人生厌时,试着将其看作教机,注意:当你看作教机的时候,你是一个教育者,你知道你在做什么,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要说“你是怎么了?我不是告诉过你不要做那件事吗?”或“我对你做那件事感到失望”,而是试图帮助孩子看到其行为产生的影响,他是如何伤害到他人的感情,或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如果我们只是说出我们所看到的(“你对a说了那些话后他看上去有点难过”),提出问题(“下次你感到困惑时,你认为除了推搡还能做些什么?”),就没必要表达负面评价。

    当然,这不能保证一定成功,却可以显著增加孩子建立更理性的行为和责任感的机会,如果你能邀请他共同思考让事情变得更好的办法,去重建、修复、替换、清除或道歉,则还会大大增加局势按既定的发展的可能性。

    即使孩子做了不好的事,我们的目标也不应该说让他感觉很糟糕或否定他的某一行为。这听起来显而易见,但我们有时似乎忘记了。

    相反,我们想要影响孩子思考和感受的方式,帮助他们成长为不愿举止粗暴的人。

    当然,我们另外的目标是避免在这个过程中伤害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关系”大于一切

    02/

    伪选择

    有时是“选择”的概念,而不是这个词语被误用。有时家长假装让孩子做决定,实际上自己保留了真正的决定权。这种“伪抉择”有常见形式,可悲的是,它们统统可以在育儿书籍中找到,当作家长应该怎么办的范例。

    第一种伪抉择是,家长提出哄骗性问题,诸如:“你想现在洗碗?还是在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播出时洗?”这里的问题并不只在于选项被削减成了两个,而是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选择。显然,孩子不想错过他喜欢的节目。家长其实是在说“现在就洗碗,不然我就不让你看电视”,或者更泛泛的说法是“做我叫你做的,不然我就惩罚你。”选择的语言被用来伪装实质上的威胁。

    第二种伪抉择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欺骗发生在孩子做了被认定为不恰当的行为之后。家长宣称将施加惩罚手段,却将其描述为是孩子自找的,例如:“你已经选择了暂停(隔离)。”这句话受某些家长欢迎,是因为它似乎可以接触家长对将要做的事情的责任感,而这根本上就是不诚实和操控。通过对事实的重新定义,在惩罚的伤口上再撒一把心理游戏的侮辱性盐巴,孩子事实上是在被告知是他们想要被折磨。“你已经选择了暂停(隔离)”是个谎言,家长真实在表达的是“我已经选择了孤立你”。

    上述伎俩的山寨版还包括诸如“不要逼我打你屁股”、“不要逼我将你赶回房间”、“不要逼我没收你的零花钱”......这些话,事实上都是假装让孩子为家长“被迫”诉诸惩罚手段负责。看看有多少家长虔诚地宣称孩子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有时甚至在孩子还没到年龄时——实际上却歪曲事实以逃避为他们的行为负责任吧。(“别瞪我!是我的孩子逼着我对他做坏事的!”)

    最后一个版本的伪抉择是,家长走过场地让孩子做选择,但又明确每种选择必须导致什么后果。有些选择可以被接受,有些则不能,家长期待孩子能弄明白家长想让他做什么——如果孩子还想有机会再做“选择”的话。(“我觉得你还没成熟到可以自己决定这些事”意味着“你没有选择我想让你选择的事。”)与其做这种猜字游戏,还不如告诉孩子“我要替你选”,至少这很诚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觉知的语言养育|《何以为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ltr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