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里飘来一段迷离的馨香

作者: 开心墙头草 | 来源:发表于2019-05-22 17:34 被阅读0次
《雨巷》里飘来一段迷离的馨香

经过近一个世纪,当时23岁的戴望舒新诗《雨巷》,以其情感朦胧、忧伤,音律婉转回环被世人至今吟诵。

《雨巷》在1928年发表时,就被叶圣陶赞为“开创音节的新纪元”之作。同时,《雨巷》也被认为是中国新诗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

但有个貌似不是问题的问题:《雨巷》主题到底是什么?戴望舒当时的心境、情绪如何?今天应该如何把握其情感基调,尤其是诗中流露出来的潜意识层面的内容?

有个主流说法认为,《雨巷》是戴望舒在1927年“四·一二”zheng变之后,对未来迷茫彷徨,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的孳生物。

正如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因而月下荷塘、到此一游,也是当时社会环境的折射。

当然这是传统知人论世,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入手认识作品的坦途。

但我想,是不是1927、1928年问世的文学作品都要打上这样的印记呀?也没做过统计:1927、1928年全年共有多少文学作品诞生?

有一种比较委婉、中性说法是:诗人追求高洁、美好的事物,正如诗中的重要意象“丁香”一般。

但感觉依然隔了一层、不得要领。

我以为本诗是潜意识层面性意识骚动不安、寻觅追逐的一种状态的折射。

文学是苦闷的象征(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是躁动的、狂暴的、不为社会接纳的原始冲动。

一定有人不同意此说,会说这是弗洛伊德泛性论的拾人牙慧式的低级重复。

有人会认为此说未免武断,戴望舒写《雨巷》不一定有这样的想法或“闷骚”,这是你的胡思乱想、主观揣测。正所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我的回答有三点:

1.本诗明显是“发乎情”的上下求索,是“凤求凰”的左右追逐。硬要做高雅之解的人,要么是“装bi”,要么是“傻×”,否则很难解释。

2.也许戴望舒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下意识的“走光”、“露糗”,只是信笔写来。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精神分析的解梦中,常常要剥开重重伪装、拨开层层迷雾,透过现象直逼本质和真相。

退一步讲,即使戴诗人当时不是这个意思,但后来无数读者参与了本诗的二度创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雨巷》,让本诗成为反映人们“集体潜意识”的开放、多维、动态嬗变中的全新作品。

3.进一步大胆推断,作者不一定实有其事经历过如下情境:在暮春时节梅雨纷纷的狭仄、阴暗的江南小巷中,邂逅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有可能就是一种情绪,幻化出诗中的意象,类似于白日梦一般。

而这种恍惚迷离的状态就是创作的最佳状态,思接千古、心骛八极,进入了潜意识态,因而也接通了“集体潜意识”。

相关文章

  • 《雨巷》里飘来一段迷离的馨香

    经过近一个世纪,当时23岁的戴望舒新诗《雨巷》,以其情感朦胧、忧伤,音律婉转回环被世人至今吟诵。 《雨巷》在192...

  • 晚秋

    烟笼满城雨 馨香桂巷幽 推窗闻鸟语 红蓼醉清秋

  • 夜的迷离,窗的馨香

    梦续 吹动一暖春景 那花开的香 正沿着粉窗外溢 绚丽夜的迷离 弹筝的飞指 穿越时空 把深藏的记忆 用一韵柔情 写成...

  • 老别墅里走出一个胖男人

    午后的雨巷,差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民国老别墅里,飘来玉兰花的香。 门开了,老别墅里走出一个胖男人。穿...

  • 雨巷悠悠

    江南雨巷悠长 谁的油纸伞 飘进了深深的雨巷 倚在一座小桥上 及腰的长发 飘来一缕缕芳香 精美的发卡 闪着亮丽的光芒...

  • 春花秋月||忆往昔

    文/余热焰 原创品集 春花浪漫 秋月迷离 峥嵘岁月里 翻云又覆雨 往事如烟 思君成寂 飘来又浮去 空留春宵夜 梧桐...

  • 我的告白季之第三季——《生命如歌,真爱如桥》

    戴望舒的名诗《雨巷》里有一位丁香般的姑娘,结着丁香般的愁怨; 我的心中也有一位丁香般的女神,有着荷花般的馨香。惜乎...

  • 雨迷离

    云集集,天凄凄, 秋凉骤长冷意袭。 倦卧帷床衾不起, 梦拥时分雨迷离。 2017.8.18

  • 古典情怀的诗意浪漫——油纸伞

    痴迷于油纸伞,是在读过戴望舒的《雨巷》之后。 被叶圣陶誉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在《雨巷》这首诗里,为我们呈现了朦...

  • 入画江南里

    乡野间溪语 倾诉水润的馨香 窗前的明月 提着笔端 将圆的轮廓勾勒 雨花从远处飘来 渐渐氤氲庭园 天使之翼 此刻 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雨巷》里飘来一段迷离的馨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ou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