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广东待了四年,准确点来说,我在湛江这个地方待了四年。语文中向来有“以小见大”的写法,那么我想和你谈谈广东。
初识广东那年,我十九岁,来学校那天正值我的生日,体检出了问题的我一个人灰溜溜跑去了医院,在糯糯的粤语与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间竖起耳朵辩识,听从指挥做了个全身检查。我坐在走廊的板凳上等待结果的时候,收到了大学同学一连串的祝福短信。
这是每个大学必备的套路,以生日祝福作为暖心的道具,在仍未相识的情况下,发短信是最方便也最不费力的行为。
我讨厌形式的集体活动。
但我更讨厌现在孤独的自己。
我跑去问医生什么时候可以拿到结果,他张口一连串的粤语让我应接不暇,等到话音刚落我便礼貌央求他用普通话再重复一遍,我可以明显从他蹙起的眉间感受到不爽,接下来的话语语速更是噼里啪啦的快。
拿到结果的时候,万幸是没事,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带着哭腔连忙给妈妈打去了电话。
十九岁那年,我收到的最好的那份生日礼物叫做平安。
广东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此,劫后余生的快感和凿进骨髓的孤寂。
路渐渐的熟悉了起来,对于广东的印象也逐渐丰足。这里有着丰富的早茶文化,“食在广东”向来不是一句空话,满目的糖水糕点让你应接不暇,我对学校附近的“喜盈门”老店爱到了极点。
这里有着最富足的商品经济,毗邻香港澳门的地域优势让代购做的风生水起,口红是买的,但变美是真的。
这里也有着最丰渥的历史文化,前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后有腾讯引领全球。
很多人说,广东的粤语文化容不下外乡人,但每年有千万外乡人打着“发财致富”的名号留在了这里。
有局限的包容,是它能给的最大的让步。
但我自始至终都很清楚,我不属于广东,可,在这四年间,我可以昂首挺胸骄傲地来上一句:“这是我的广东。”
我在这里遇见了最重要的朋友,她教会我成长教会我爱,将无意义的事情变得格外有趣。在相识相知的这些年里,我们以真心相拥,无愧于心。
与君同舟渡,达岸各自归。
我在这里遇见了自己喜欢的人,将模糊的未来一点点细致化。赤手空拳,这世界我也愿意陪他去闯。
我也在这里,完成了成长的转变。
从初生牛犊到即将踏入社会,广东将心酸与欢乐都刻在了我的骨子里,鼓励我步步前行。
一四年那年,我是看台下懵懂无知的小观众,一边猛地拍掌一边吐槽会议的漫长,我看不懂他人眼中的迷茫,只当是碌碌无为造下的苦果。而如今,我即将带着同款的迷茫站到台上,会议总有结束的那一刻,大学也有。
经验都是假的,生活才是真的。
没有人永远十七岁,但总有人十七岁。
从看客到主演,也不过匆匆四年光阴。
点滴细碎,记忆在心中深藏。如众人所说的那般,我从小鲜肉变成了老油条,可对于那漫长的生命长河而言,我不过还是新人一枚。
我也愿永远做个新人,永怀对爱的信心,永远热泪盈眶。
城市向来伟大,广东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我于它仍是匆匆过客。
我想和你谈谈广东,我也不知道是否有资格,但我还是写下了这篇文章,寥寥千字匆匆结尾了我的大学。
我即将重新启程,去往新的未来,愿我还能以当地人的姿态坐下来,与你闲聊这些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