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岛主必赞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 鱼之约 | 来源:发表于2024-06-10 23:16 被阅读0次

这篇文章我不是很熟悉,今天认真备课,发现几个有意思的点。

第一,魏征是直言善谏之臣,但是这篇文章的开始却不是那么直接,是运用比喻论证引出“德义”,接着又从反面突出德义的重要性。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引起唐太宗的注意,进而深入思考。

从这个角度看,魏征能成为名臣不仅仅在于他的直言善谏,还在于他能够审时度势。

这就让我想起那些读了一篇文章就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其实,影响他们的不是这篇文章,还有本身的能力、执行力、理解力等。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种能力的加持,只是,我们从来只看到成功人士的耀眼之处,忽视了其默默耕耘。

第二,魏征所提出的十思并非新创。

孟子曾说过“无失其时、勿夺其时、斧斤以时入山林”之类的话,这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也讲了广开言路的重要性,与“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意思相同……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那么,太宗必然也知道这些道理,为何魏征还要说呢?

劝谏的针对性就得以体现,同时,我觉得定还有其他含义,只是,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第三,按照十思去做就可以拱手而治,不用劳神苦思,可以实现无为而治。但是矛盾的是,按照十思去做本身就是劳神苦思的一件事,毕竟适度、刑罚公平这些事定然要细细把关……

所以,这不是矛盾吗?

这让我想到大海边上渔夫和富人的故事。富人劝渔夫要多捕鱼,这样才有足够的金钱。渔夫问要那么多钱做什么?富人说可以在海边晒太阳。渔夫说那你看我现在正在做什么?

读到这十思的时候,我总是想起这个故事。居安思危当然没有错,可是如果是无根据的杞人忧天,那么正常的生活也难以得到维系,连眼下的生活也难以感受到乐趣,怎么能够妄想之后可以呢?

想起班里的一个孩子,英语课上一动不动,全程不在线,就那么干坐着。下课后问他原因,答:我英语不太好,准备暑假的时候一点点补。当时我就回他:现在老师教的如此详细你都不学,暑假能学进去?

魏征的十思是基于现实背景之上的,最终的“无为而治”亦是一个理想状态,朝堂上的无为而治是达到了平衡,而这种平衡的实现更需要有魄力的君王。

学生呢?学生想要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应该做出哪些思考呢?十思的针对性似乎超越了古今。

写到这,蓦然发现,优秀文章的魅力真的是超越了时空限制,经久不衰,这篇文章,今天依然有很多现实意义。

不仅仅是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还有为人之态、当下与未来。真的很丰富~

相关文章

  • 每日摘录(4月17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这句话摘录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大意...

  •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 谏太宗十思疏

    臣听说如果要求树木长得高大,大树要有稳固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又远又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

  •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唐代 ·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

  • 谏太宗十思疏

    唐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

  • 谏太宗十思疏

    占位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

  • 练字|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唐 ·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谏太宗十思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rw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