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拥有了地位、财富和美女,甚至拥有了整个天下,舜仍然没有幸福感,因为他得不到父母的爱,他反省是自己的错。因此无论瞽瞍和象如何设计害他,舜有大知,他不是没有发现,但他不但不怨恨他们,而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千方百计完善自己,如果能使他们开心,他们就会爱他。象对舜撒谎,舜就相信了,这不是舜虚伪,而是君子可欺之以方的道理。
舜成为帝王以后,封象为诸侯,但不给他行政权,使他没有机会危害百姓,同时创造很多机会,是兄弟俩能够经常相见,这就是人伦。
孟子认为,尧帝年老体衰以后,舜摄政28年,尧帝去世以后,舜继位成为天子,并为尧帝举行了国葬,因此没有禅让帝位这种事。如果尧帝生前禅让了天子之位,那尧的身份就是舜的臣子了,既为臣子,舜就不可能为尧守丧三年。
舜成为天子以后,也没有将瞽瞍视为臣子,因为孝敬父母不因子女的地位变化而变化,大家不要误解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
在第五章,孟子断然告诉万章没有尧禅位给舜这回事,舜的地位是上天给予的,帝位不是可以私相授受的。民意就是天意,上天通过民意来体现自己的意志,因此丹朱、商均和益终究不能成为天子,而舜、大禹和启成了天子,这都是上天的意志。大贤如伊尹、周公,都不能成为天子,这与益不能成为天子的道理是一样的。
以上实际上体现了孟子之君权神授的主张,但这个神并不是空洞的,孟子把他等同于民意。既然是神的意志是通过民意体现出来的,那么朝代更迭也就是自然而然的,既然夏商可以推翻,那么周也是可以替代的,这与孔子维护周朝权威的主张有很大的不同。
其次,君臣关系不能否定父子人伦关系,以父子关系为基础的人伦关系,是君臣关系的基础。
然后,孟子开始谈论臣道,他先从三个方面驳斥某些人对伊尹、孔子和百里奚三人交友方面的不实之词,然后提出君子有四种类型,分别以伯夷、伊尹、柳下惠和孔子为代表,最后孟子独推孔子,称其为集大成者。
现如今我们更多的是把伊尹作为名相的典范,而实际上在古代,伊尹首先被尊为圣人,他答应商汤的请求出山,就是要推行先王之道,造福万民。因此,伊尹绝对不可能为了一己之名利,不择手段获取汤王的青睐,也就是说只有商王认可先王之道,尊伊尹为帝师,伊尹才出任商汤的宰相。也可以说,伊尹是一位先知先觉的圣人,他的使命就是觉他,只有己正才能正人。
【《孟子》简读之万章篇0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