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鲁迅

作者: 晓月风帆 | 来源:发表于2023-12-27 09:52 被阅读0次

        鲁迅这位文学史上的巨人以及他的作品,已被众多的学者研究了几十年。鲁迅的价值已充分展现,他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文化意义。这里我尽能谈谈我对鲁迅思想有限的认识。

        鲁迅思想分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以进化论作为哲学方法和世界观,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伦理思想作为思想观。1927年后,进化论的思想仍在对鲁迅起作用,他怕自己落后于时代,从而接触并接受阶级论,思想范围变得狭窄。但他的思想转变适应了中国近代思想潮流,也代表了这股潮流。

        鲁迅思想的核心和地位的确立在前期。他是一个中国式的思想家,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充满了思想魅力。

        鲁迅以进化论为方法论,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思想伦理。他的个性与思想表现出冷与热,偏激与宽容的矛盾统一,具有极端性,因而与当时社会的中庸显出不协调。

        鲁迅个性和思想的形成可以说是他小时候家庭变故和西方思潮传入以及当时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综合影响的结果。

        正如鲁迅自己描述的,“有四年多”“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在辱蔑里接了钱,”父亲的病“用的药引也奇特”,“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鲁迅的家“由小康坠入困顿”。这对于幼年鲁迅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从此负起家庭的重担,“看见世人的真面目”,连进K学堂也感到“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寻求别样的人们”。这正是鲁迅感受到人间冷暖后对现实社会产生厌恶愤激的写照。这也对鲁迅在后来的创作中无情撕开国民劣根性,猛烈抨击黑暗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个性主义的接受使鲁迅的作品展现独特的个性,重视自我的存在与发展,向非人性的封建道德宣战,显得片面、偏激;人道主义的融入又使鲁迅的作品呈现思想的深刻、博大。鲁迅思想从而显出矛盾统一的状态,针对当时中国社会盛行的传统的中庸、大同、和谐、以毒攻毒,批判传统伦理、封建礼教,揭示人性的弱点,成为“中国文化的解毒药”。

        鲁迅面对社会思想状况的黑暗和国民精神状态的愚昧,以惊人的冷静观察中国社会,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概括力无情的揭开当时社会种种丑恶事物的遮蔽物,直刺国民的劣根性,让业已麻木的人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竭力想隐蔽的劣性,给人展现出一幅如血的现实图画。

        《阿Q正传》中不仅仅是阿Q,包括赵太爷、假洋鬼子等其它次要人物,都无一例外的成为鲁迅批判的对象,他们都具有奴性,虚伪、卑劣等劣性逐一展现在人们眼前。鲁迅在这篇文章中对奴性的暴露最为深刻,集中揭示出国民性的弱点。阿Q最为典型,他惯用精神胜利法,既最自高自大,也最自轻自贱;既最自尊也最自卑,头上的癞疮疤可以引起一连串的忌讳;他卑怯而又健忘,对赵太爷有说不出的敬畏。这些奴性的表现也可说是全体国人身上的。因而它既是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批判,讽刺中显出无奈的悲哀。

        鲁迅眼见了辛亥革命的兴起与失败,又历经了以后的几次革命,而中国社会黑暗依旧,民众麻木依旧,国民看客的形象深深刺伤了鲁迅的心。对中国社会的深刻的洞察和深深绝望使他感到中国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他的作品充满了黑暗的色调,令人感到他在那冲不破的黑暗中内心深沉的悲凉与失望,让人透不过气来的压抑和郁闷。

        鲁迅作品中有许多表现个性主义者的孤独和绝望处境。例如夏瑜、魏连殳、吕纬甫、涓生、子君,他们是当时社会的先觉者,他们曾向非人的社会挑战,然而他们被挤压、被排斥,最终被社会黑暗吞噬,不是死亡就是与社会同流。鲁迅作为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先觉者,自然也被守旧、麻木的人作为异端,受到冷眼和排挤,从而他在《影的告别》中发出“我将向黑暗彷徨于无地”的内心独白。

        鲁迅超人的性情和深邃的思想,使其思想高于庸众,具有超人性。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后,鲁迅的责任感使他负起了文化上的使命,对现实产生虚无感、黑暗感和沉重感。《野草》作为作者的内心独白,展现了鲁迅深刻的内心世界。他既解剖自我,展示内心深刻的矛盾与苦闷,对现实生活的孤独感和悲凉感,又表现作者坚忍不拔的生存意志以及韧性战斗的生存形式。《希望》中“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一句,正是作者内心虚空的写照。《影的告别》中“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明白的反映了作者对自我存在方式的怀疑和自我境地的迷惑。《这样的战士》一文,战士在无物之物中不懈的举起投枪的形象,正是作者充满怀疑和苦闷,又孤独地战斗的自我写照。这些又都是对人的价值的一种体验。

        鲁迅的思想深刻而博大,沉郁而偏激,这是他的价值所在,是他作为中国式的思想革命的思想家的精深之处。

相关文章

  • 2018-12-03

    读鲁迅先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有感 再一次回头看鲁迅先生的《在论雷峰塔的倒掉>>,结合他所处的历史演进的时代结合今天的...

  •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01 “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出至鲁迅先生的文章《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表达...

  • 碎语——《朝花夕拾》之弯弯绕

    论写作文章,鲁迅是大师级别。论执笔骂人,鲁迅是祖宗级别。 而我对鲁迅先生,却是抱有成见的。 ...

  • 论鲁迅

    毛泽东:“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

  • 读《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从“防微杜渐”说起

    今天,和好友聊天的过程中,在所论的话题中突然想到鲁迅先生的两篇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内容依...

  • 三论雷锋塔倒掉

    去年杭州旅游,去看了雷锋塔。听了导游的解说,想起中学学过鲁迅先生的《论雷锋倒掉》,还有一篇《再论雷锋塔倒掉》,却早...

  • 鲁迅先生论读书(2)

    《鲁迅论教育》一书的第八章,《论读书》一文集录了鲁迅先生关于读书的主张和思想论断。现摘录如下,与君分享: 鲁迅先生...

  • 鲁迅先生论读书(3)

    《鲁迅论教育》一书的第八章,《论读书》一文集录了鲁迅先生关于读书的主张和思想论断。 今天,学习鲁迅先生关于学习方法...

  • 鲁迅 时代的交接者

    论鲁迅与中国 原创节选 我说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人,是有自己的人。在这前要先论论中华民族的文化连接与断层,有人问,是什...

  • 再咏鲁迅

    南腔北调二心昂,野草岂无华盖香。 且介亭中曾呐喊,准风月下亦彷徨。 扬眉一扫横如剑,亮笔千投直似枪。 我是狂人浑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论鲁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yr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