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故事:
一个人出门,钥匙忘家里。
如果以直线思维来看,要进屋,就要先拿屋里的钥匙。如果要拿屋里的钥匙,就要先进屋。所以看似一个两难无解局面。
如果跳出直线思维,换一个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就很简单了。打个电话开锁公司就解决了。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面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如果只是用惯有思维方式,会发现常常会陷入死局,或解决的效果并不是太好。
能通过改变行为和态度解决的问题,是浅层次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深层次问题,更多的是需要思维模式的转换。提升对问题的认知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接下来这几天会跟大家分享六种思维模型,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也有清晰的认知思维去处理它们,做出正确的决定。
今天先分享第一个:是非原则模型
想要拥有快速的决断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是非原则”模型作出判断。
有时候我们面对某些难题,需要权衡利弊,却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太久,那么这一思维模型就能够派上用场。
例如,前男友找你复合,你要对此作出决定,你可以针对这件事,连续问自己三个关键性的问题:
1, 你是不是还喜欢他?
2, 是不是可以原谅他?
3, 是不是没了他过不好?
就算第一个问题回答了“是”,但后面两个却给出了“否”,那么最终的决策就显而易见。无论现在你多么喜欢前男友,但也要决断一些,拒绝对方的要求。
这个决策思考模型,在很多地方都很有参考价值。毕竟在面对某些事件上,我们压根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有些事即便有时间思考,拖得越久,反而让自己更折磨。
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用是非原则思维模型做决定,才不会被这些问题拖累。
这个原则的关键之处在于,三个问题一定要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
正因为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所以思考的时间会更快。毕竟对于“你是否支持劫富济贫”这种问题,你可能会很纠结。但如果问题是“劫你的富去济贫好不好“,你就知道怎么反应了。
其次,三个问题当中,只要有一个“否”,这个决策就不可行;要有三个“是”,这个决策才可行。这样才会给自己足够的理由去行动。
但是,快速并不意味着鲁莽,每个问题的背后,一定要找到支撑的原因。
正因为这些原因跟自己有切身的关系,影响非常深刻,所以基于此,你才能做出“是”或“否”的决策。
工作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是可以用到是非原则思维模型的呢?伙伴们可以去思考一下。
明天会跟大家分享另一种思维模型-个人能力模型。这个是在设定个人目标和时间精力分配上,会用到很多的一种思维模型。有兴趣的伙伴们可以继续关注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