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老高先生
我们兴高采烈地迎来春节,随后,我们又意兴阑珊地送走她。迎来送往中,我们又虚长了一岁。
然而,这短短的春节假期,让我深入体会了乡俗,不禁对未来产生些许的畅想。
1.蒸年糕,蒸的是年吗?
小时候,临近春节,大约是腊月廿五、廿六,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
那时候,我们都要提前两天把糯米浸泡好,第二天去碾压,这样做出来的年糕柔韧丝滑。
当天晚上要将碾压过的糯米浆,已经完全干了,需要用手掰开,然后加等比例的白糖,用力搓。
慢慢地,那一大团的干浆化开了,终于像啫喱一样,好看极了。
第三天,大人又早早起床,把年糕浆倒在特制的涂满菜油的蒸盘里。搬出大煤炉,烧火,放上大铁锅,等水煮沸了,将蒸盘放进铁锅里,开始一天的年糕蒸煮时光。
我们需要时刻关注锅里的水,保证够得着盘底,同时确保炉火足够旺。
那时,一天的时间就这样在加水和换煤中度过。
如今,又有多少家庭在蒸年糕呢?
是的,时代好了,有多少人在盼着一年一度的年糕?在市场上买一个就好了,何必浪费时间呢?
诚然,我们现在蒸年糕,并不是为了吃年糕,只是为了将蒸年糕的传统传递下去。这是我老妈一直在坚持的传统。
廿六那天,一大早,父母早早起床,我又跟着起床了。他们已经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我只是充当打下手的角色。
这两年没有再用煤炉蒸年糕,因为烧煤的人少了,很少人卖煤了。
但是,家里有以前存起来的干柴,二姐买了一个柴炉,满足了老妈的愿望,因为她舍不得那些干柴。
在炉火烧好后,我短暂缺席,将提前泡好的黄豆洗好,放进豆浆机里煮,出去买面包。回来后,豆浆也差不多做好,独自填饱肚子后,接班去了。
看着柴火在炉里跳动着,蒸汽从铁锅里腾腾升起,思绪也飞到遥远的年代去。
那时,物质没有现在丰富,柴火记忆承载的是生活的最初状态,蒸年糕的目的是辞旧迎新,团团圆圆和甜甜蜜蜜,所以要亲自动手做,用行动实现来年的甜蜜美满。
然而,蒸年糕的传统也是将会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中,时代之悲?
2.走亲戚,走的是心吗?
春节期间,不知道有多少人,不是走在走亲戚的路上,或是在家里招待亲戚?
走亲戚,亲友访了一波又一波,也送了一波又一波。一来一往中,有多少人真正记得你?你又真正记得谁?
有时,甚至连喝杯茶的时间都没有,放下拜年礼品,匆匆告别,静待明年再会,这也是走亲戚?
有些亲戚稍微喝杯茶,闲聊几句,噢,你是谁家的孩子啊?都长这么大了?真是岁月催人老啊!谈对象了吗?在哪上班?啥时结婚啊?
有些亲戚通过微信喝电话拜年,天涯海角,近在咫尺。
其实,春节拜年走亲戚,走的是什么?为了拜年而拜年?还是为了弘扬春节传统,再次拉进亲戚之间的心理距离?
辛苦一年,等到了春节假期,很多人满怀期待,赶上春节的浪潮,回到阔别一年的家乡。
可是,回到故里的怀抱,心里的惆怅感却逐年增强,因为社会瞬息万变,让人应接不暇?家乡还是小时候的家乡吗?
看着身边的小孩,日夜以手机和平板为最佳伙伴,再也没有曾经的童年趣事:放鞭炮,躲迷藏,荡秋千。他们只知道躲在房间玩游戏,再也没有爽朗笑声和吵闹声。
走亲访友中,多少人时不时地低头看手机,人来了,心却没来?多少人的相聚场合是麻将桌,在自摸和胡了的叫声中,时间一分一秒地消逝了?
又有多少人不再回家乡过年,有些是因为远嫁他乡,有些是举家外迁,有些是身不由己,总之过年不回家的原因应有尽有。
时代变了,我们也要跟着变,只是赶不上变化的节奏。
渐渐地,我们忘了改变的是什么,坚守的又是什么,只知道曾经的欢声笑语,渐行渐远,慢慢淡化在记忆中,带着模糊记忆,继续开启新的旅程。
3.看舞狮,看的是舞吗?
每年的春节,除了放鞭炮,我们有舞狮闹春节的习俗。小时候,看舞狮,基本是往人群里凑热闹,结果人家看的是舞狮,我看的是热闹。
实话实说,只有今年的年初五,我才从头到尾看完一场舞狮。作为一个当地人,活得够失败了吧?
当我看懂时,心里竟然升腾起酸楚感。舞狮是潮汕地区的传统之一,基本是在春节才有。
那些参演的初中生,围成一圈坐在地上,圈内空地上,有两人在操控着狮头和狮尾。
随着一声声的敲锣声和打鼓声,狮子舞起来了,围观的人看得尽兴,舞者更带劲。
随后,单人挥臂打拳,一声声的“呼喝”,展示了力量的健美。
最后,两人一组,打起木棍,一个扑地打圈,一个假趔趄,将舞狮活动推向高潮,在掌声中结束。
看着那些青春洋溢的面孔,我真希望他们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如孔子所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读书的年纪就应该好好念书。
我不知道,为了排练这个演出,花了多长时间和心力,但是我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付出哪有收获?
问题是舞狮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了吗?将其培养成武学?像叶问那个年代,练成真功夫,又有多少小孩子愿意吃苦?
这样蹉跎美好岁月,读书耽误了,又无法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误的又是谁的人生?错在谁?九年义务教育免费了,然而,养不教,谁之过?
我喜欢看那些成熟的男人在舞狮,有历练有力量,而不是这些乳臭未干的小孩,为了满足好玩的欲望而耽误学业。
突然想起了电影《百鸟朝凤》的剧情,有谁心甘情愿地传承这些习俗?又有谁拥有真功夫,将毕生所学传递给下一代?这功夫是否能够在时代的变迁中幸免于难?
针对这些疑问,我们似乎没有答案,只有时间会无情地揭晓答案。
4.想未来,想的是路吗?
《平凡的世界》结尾处,少平终于换掉煤矿的工作服,穿上一身帅气的衣服。回到灯火通明的家乡,家乡的春节可热闹多了。无论经济多么落后,乡亲们总要闹春节,各种乡间节目轮番上演,整个村子洋溢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
《伪装者》里有一个情景,春节到了,大姐明镜在家守岁。明楼公务缠身,明诚当明楼的秘书,小弟明台远渡香港求学,他们大概都无法回家过年了。在战火纷飞的年岁里,明镜心里空落落的。
然而,伴随一声响亮的鞭炮声,明台出现在她面前,明楼和阿诚也回来了。在寒冷的大上海,一家人度过温暖的春节假期。
畅想未来,我真的不敢想象我们未来的路会通向何处,我们是否再也回不去曾经的家乡?
但愿我们能够在被时代淘汰之前,与时俱进,将优良的传统传承下去,代代相传,这样我们的传统才有未来可言。
对于未来的子孙后代来说,我们是他们的曾经,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这些曾经的传统习俗构成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到他们古来稀时,他们也会向年幼的小孩念叨曾经的故事。
或许,这就是最美的未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