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常常会被父母要求做这个做那个,还不允许做这个做那个,甚至长大以后,依旧会对我们说要怎样要怎样,而且常常会伴着这都是为你好这句收尾,让你即便不想遵从又很难受。
如果这些建议对你来说是认同的,那自然没什么问题,如果这些建议你不认同,那么问题就来了,通常结局就是:要么冲突或不欢而散,要么委屈你自己或委屈你父母。
仔细想想,其实并不是只有非此即彼的选择,我们通常还有更多的解决方案,良好的沟通技巧就能为我们解决这样的两难问题。
要求背后的动机
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往往是出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认为这样的做法对我们有好处,能够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或者少受挫折,他们的用心通常是好的,因为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真挚的、无可替代的。
然而父母的经验有可能出现偏差、或者在要求我们时,给予的建议不一定能完全覆盖我们本身的需求,因为我们自身也会不断积累经验和生活阅历,加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获取资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因此建议和经验起反作用的可能也就变得更大了。
此时,如果我们直接反驳父母的建议,对我们自身来讲,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即便你说出合理的理由,对父母来讲,还是难免会让他们伤心,甚至对你说出气话,因为在他们看来,你这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一片好心非但不理解还责怪他们,所以自然会影响关系或引发冲突。
即便如此,我们也知道父母的立场一定是为你好的,只是出于认知偏差,实现的路径可能不一定是他们的建议方式,但最终一定是殊途同归的。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让他们接受你的想法,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到放心呢?
解决冲突的沟通技巧
我们喜欢什么样的人?当然是和我们想法趋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啊,因为这样的人与我们的观点和想法一致,更容易达成共识和相互欣赏。毕竟,谁不喜欢支持和赞同自己的人呢?
基于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引出沟通技巧的第一个步骤,然后基于沟通技巧的应用,很好地解决父母想法不想遵从,但又不让他们为此不乐的问题了。
第一个步骤:共情他人的感受
共情他人感受,能够帮助我们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他人想法背后的逻辑和诉求,才有可能找到他人想要实现的最终目的,而实现目的的方法却可以是多元的,只要找到言语背后的目的,那么就能尝试改变这种实现路径,即不一定要遵从他人的路径,而又能满足他人的诉求。
共情的另一大好处是人性使然,正如之前我们提到的每个人都潜意识的喜欢和自己想法或观点趋同的人一样。因此,当我们表达出他人想法背后的感受,并让对方知道我了解你的需要和诉求、理解你的心情和感受时,他人也就自然能感受到温暖,也就更容易接受我们了。
第二个步骤:表达我们的感受
此时,在让对方了解了我们能够对他人感同身受之后,就可以有机会带动对方来感受我们的感受,即告诉对方你自己的感受,你所想要达到的目的、你自己为此所做的努力、你内心的迫切渴望等等,让对方真正了解你的感受,从而实现他人共情你感受的可能。
表达我们的感受,也能让对方跳脱出自我思想的框架,看到我们的思考和关注点,从而推动可能的妥协和情绪的消减。让对方不至于如此的强势和愤怒,关注结果而不是关注方式,为相互理解提供了一个共同的通道。
最后一个步骤:寻求共同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这种解决方案不是完全遵从他人的要求,也不是直接按照我们的理解来拒绝并自行其是,而是立足对方表达要求背后所隐含的正向动机的基础,并结合自身所能接受以及对自身也有帮助的需求之上,经思考所给出的第三种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之所以这种解决方案能被接受,是在共情他人感受的同时,你能够领悟到他人表达要求背后的动机,自此有了满足他人最终动机的可能,再基于你自身的认同方式,找出基于动机之上你能接受的方案,这样的话就有了解决冲突的可能,并大概率上能够实现这种可能。
让我们再回到父母要求我们做不乐意做的事情上来,正确的反馈模式不是拒绝、也不是委屈自己的完全接受,而是找出满足父母动机之上的第三种解决方案。
比如,你可以这么说,”爸爸妈妈,我理解你们这么要求我是为了我好,希望我不受到伤害,能够过好的生活、能够开心快乐,你们都是为了我好。”这是第一步,共情他们的感受,让他们知道你理解他们,在换位思考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很容易找到他们的言语背后的终极诉求。
“但是如果按照你们要求的方式去做的话,我会很难受、也会很痛苦,因为我觉得这是我的选择和我渴望做的事情,如果不做我会心心念念一直放不下,甚至后悔一辈子,总归要自己体验过,才能真正明白,即便失败也是一种收获,至少这样我就能安心了。”
第二步,通过表达你的感受,来告诉他们你的所思所想,你不是要刻意为难他们,也不是和他们作对,只是因为你有你的渴望和追求,才这样坚持的,你理解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
“爸爸妈妈,你们看这样可以么?你们希望我这样做是为了我的快乐和幸福生活,但是如果我按照你们说的去做其实并不能快乐、也不会幸福。所以请允许我去尝试,但是在这期间我会时时征求你们的意见,这样就能让你们的经验最大化的减少我可能走的弯路、减少期间我可能遇到的风险,我保证一定会常常找你们聊聊进展,并听取你们及时纠偏的建议,帮助我更好的尝试和达成这件事,你们看这样行么?”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真挚的,你只要让他们感知到你尊重他们,并且也深爱着他们,相信坦诚的沟通一定能够让他们理解你,允许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哪怕他们依旧会有担心、会有顾虑。因为他们不是要左右你,他们只是爱你,希望你好。只要你的行为能够最终让他们感到你确实越来越好了,那他们一定会支持你的。
其实与父母意见不一时的沟通方式如此,与任何争执之人的沟通方式也是一样的,他人与你意见不一的最终目的,一定是其背后的自我正向动机所驱动的。只要你能及时做到换位思考、共情他人感受,一定能够发现他人语言背后的动机,通过表达你的感受,并据此找到你们共同认可的解决方案,冲突和争执也就迎刃而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