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眼所看,触之可及,不到一个月,地摊经济成为了新的时尚风标向,眼中看到的是书包朋友圈和新闻界的一条条“经济复苏新形势”,手中触到的是一件件世俗小商品,地摊经济的复苏似乎在传递着一个信号,但也在展现着新思想。
![](https://img.haomeiwen.com/i4999142/9ff7d5b47ebe8a99.png)
回忆起曾经喜欢旅游的日子,想着自己走在开封的景观路线上,那些各具特色的景点已经在记忆中模糊,而那些一闪而过的沉思随着时间却越加深刻。开封虽是八朝古都,可真正令它在当今的旅游业中“独步旅林”的确实它那深厚的大宋风韵。因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而修建的清明上河园;因大宋文化和七朝文化为核心而修建的大宋武侠城;因宋朝市俗文化而修建的宋都御姐等等经点虽然是现代化技术的产物,可建设的文化基础离不开宋朝的名俗文化。去开封旅游之前刚好处于自己对“小市民文化”入迷的一段时间,而“小市民文化”确是宋文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走在开封的旅游线路上,我没有沉浸于他们建筑的宏伟,风景的瑰丽,更想到那边边角角感受一丝丝市民文化的风趣。
我们常说“雅俗共赏”,很多时候,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一些文学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而我更愿意理解为“俗到极致便是雅,雅到极致便是俗”,对市民文化的热爱亦来源于此,人的生存离不开本能,离不开“衣食住行”,而大宋商业的模式便是以此为基础调动了大部分的普通百姓参与其中,这造成了大宋商业的繁华。正如去旅游,很多人是因为食物,也有很多人是为了体验当地风俗,而风俗离不开普通和日常,一旦将那些日常行为搬至舞台就像是把大锅炖搬至国宴餐桌,菜也许还是那个菜,可是包装却必须进行改变,其中吃的时候的口味也许不变,可吃的时候的心情却迥然不同。
正如现在人们对地摊经济的态度,我们需要它,向往它但又不知道如何包装它才能够令它在不失去自己口味的同时焕发自己的生机,带动大众的经济。浏览过很多地摊经济的文章,一些比较高端,从国家角度或者是从城市未来发展角度分析地摊经济带来的正面影响以及负面影响,一些写的比较实际,从经济角度或者个人角度分析地摊经济对当前生活带来的积极效应和负面效应;一些写的比较八卦,从参与商品或者上游产品积压角度分析哪些商品会比较适合等等,认真看这些文章,不难发现最常见的一个词语便是:理智。
理智这个词语在很多文章中出现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地摊经济从之前的严厉打击到放宽政策,这种转变令很多人还没有接受和适应,一方面的原因也是现在经济趋于新常态,跨越式的经济发展已经极为少见,经济平稳的背后包含着民众思想的平稳,正如激情过后便是平静,而平静必然会带来理智,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带来的不单单是经济的发展,还有思想水平的提升,人们已经逐渐从表面的分析转变为背后的原因分析,站在自身的角度去分析他的利与弊,站在社会的角度去分析它的好与坏,毕竟违背社会潮流必然会带来挫折。
地摊经济作为小成本商业模式的一种,门槛低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牵扯面比较广,一旦成为一种潮流必然会带来大量的人流,而人口是基础,带来的影响不只是经济方面的,还有环境方面的问题以及社会治安方面的问题,甚至是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与政策的放宽息息相关,比较好的一方面是地摊经济在历史上是一直存在,并在文化中属于“雅俗共赏”,它独有的魅力带个他发展的天然优势,我们考虑坏的一方面便可以,例如如何能够让所有的地摊经济参与者提高卫生意识,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对于小地摊商业来说,打扫好自己的卫生其实也是很优秀的事情。
写这些最大的一个感受是:遗忘的太多,而吸收的太少,想引经据典却受自身所限,既然喜欢就去接触,不然脑中空空如也,笔下落笔如蜗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