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碎纸人
01.
最近“996”可算是一个热词,刷屏了各大媒体,走到哪里都能听见有人讨论它。
“996工作制”就是由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负责人提出的一种关于工作时间的安排看法,意思就是说每天早上九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一周工作六天的工作制度。
这个话题一扔出来就引发了全民大讨论,有人倡导“996工作制”,马云甚至还说:“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
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反对“996工作制”,这种“福气”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有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做到了996的努力,却收获不到同等的回报,996带给我们的将是一串串社会问题。
经过几番争论,人民日报发声:“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
我们反对996并不是因为我们不想吃苦不想奋斗,而是不想被强制,我们每个人都懂“不劳无获”的道理,所有的人都在为生计而奔波。在按劳分配的社会制度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道理所有人都懂。
但是奋斗是每个人的个人选择,在996没提出来之前很多岗位就已经是996甚至是887的工作制了,可一旦把996摆到台面上来,提倡全民996,就变质了。
要提倡全民奋斗,可以,但强制加班,不行。
02.
作为一个准毕业生,我们即将进入社会,而迎接我们的却是处于改革边缘的“996工作制”。让我们这些还未踏入社会的小白,感觉到了来自社会深深的“恶意”。
这个社会就是强者的世界,少数的强者制定着游戏规则,而我们平凡的大多数只能按照游戏规则按部就班地活着。
如果996真的实行起来,我们学生将一告别校园就进入了“陀螺时代”。在学校的时候每天要忙于学习,各种科目各种考试各种活动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学校的竞争模式下让学生不得不白天早起,晚上熬夜甚至通宵。
可就算忙成这样,大家也是个开心的“小陀螺”,因为这都源于自己的奋斗精神,是自己的选择。
所有学生时代的努力都是为了进入社会能找个“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迹天涯”。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事实总是残酷。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很多名校毕业生都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那我们这些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想找一份心仪的工作就更是难上加难。
就业本身就难,可在“996工作制”的催促下,当面试官问出,“你愿意接受996的工作制吗?”我们毕业生敢说“不”吗?
当然不敢。
这句提问就像是“你能接受加班吗?”它的话外音就是能接受就留下,不能接受就打道回府。
对于渴望一份工作的社会小白,当然会屈服,因为多吃点苦就能保住一个饭碗。
这样的固定思维会一个又一个“传染”,从而导致全民“996”。别人都996了,你不996就没工作。
03.
很多人都说“996可以,只要有钱”。
是,没错,只要996的努力能换来同等的收入,那怨言将会少很多,因为现在很多公司的员工都在“免费”“义务”加班,却从来没见过加班费长什么样。
这些商业大佬一再强调996的好处,那是因为他们996是为他们自己赚钱,而我们累死累活地996却是为别人数钱。
如果人人都创业当大老板,那就算007,只要你开心也没有人“议论”。
可并不是人人都开公司,一旦大老板们将996作为鼓励员工加班而涨薪资的手段,那将又是一场“温水煮青蛙式”的灾难。
看似自愿,其实是强制。一旦有人因为996而拿到了奖金,提高了生活水平,那么更多人迫于生活的无奈只能向996妥协。不996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被社会淘汰,所有人都走入996的泥沼。
04.
996之后,我们这第一批进入职场的毕业生就都变成了“工作机器”。
没房没车没背景,只能向996妥协,妥协之后的下场是没时间恋爱,没时间阅读,没时间结婚,没时间旅行,没时间看父母,没时间生病……
我们的生活就只有两点一线的工作和床。早起赶地铁去上班,在路上解决一下早餐,中午点个工作餐,晚上九点赶地铁回家,拖着疲惫的身体,什么业余时间都没有,所有的事情都攒到周末一天去完成。
周末将是24小时奔波都不够用,生病了只能在周末去医院,周末洗衣服,周末去理个发,周末回家看父母,周末排队去民政局随便领个证……
繁忙的周末……
朝九晚五的当下,全民幸福感指数都没有那么高,可想而知在朝九晚九的未来,可能都忘记了幸福感为何物。
大街小巷都是“地中海式”发型,各种疾病不治之症也将低龄化,在冷冰冰的“工作机器时代”,没有人有时间去丰富精神世界了,世界就变成了一个大型的“机器人工厂”。
我们不想要996,只想做个爱奋斗的快乐的“小陀螺”,忙且充实,且行且歌。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