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精读》行动准则-day2娟娟

《精读》行动准则-day2娟娟

作者: 美女娟娟 | 来源:发表于2018-01-02 07:42 被阅读0次

    一、思考与讨论

    昨天我们阅读了与时间观念有关的内容,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选择”与“行动”的内涵。先来思考一下这三个问题:

    你最近面临的一个选择困境是什么,你有哪些解决它的方法选项?

    我目前面临的就是选择恐惧症,信息太多什么都想学,不知如何取舍。

    你有被“拖延症”困扰的经历,或者成功克服“拖延症”的经验吗?

    有轻微拖延,就比如计划要收拾家里的物品,但看到太多又不想去行动。

    你认为思考与行动哪个应该在前面?你之前是怎么做的?

    我认为行动在前面,因为思考再多,不行动等于零。

    二、发现更多可能

    四种假设:

    1、赛道假设:认为人生是一场竞赛,非胜即败。久而久之,就容易陷入对失败的恐惧,不敢大步前行。“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典型的赛道假设。

    2、低关联假设:轻视人生经历之间的关联,不做看不到即时收益的事情。与此相对,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认为人生是一个把点连成线的过程,有些事情一时看起来没有意义,不代表永远都没有用。

    3、僵固型心智(fixed mindset):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眼光僵化,认为天赋和能力已经固定,再怎么努力也没用,遇到挫折轻易放弃;与之相对的是“成长型心智”(growth mindset)。

    4、零和博弈:认为一方有所得,另一方必然有损失,很少设想双赢的局面,总是想方设法地从别人那里夺取利益。

    三种可能有用的新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目标悬置

    大学不再是与社会生活分离的独立时期,学生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随时进入社会开始工作,需要充电时再回到校园。这是一个机构对“目标悬置”的尝试,在个人生活中,其实间隔年(gap year)已经成为流行在年轻人中的一股趋势,在工作压力太大或者遇到瓶颈时,辞职用一年去做自己喜欢且有意义的事,转换心情后再回到职场,也未尝不可。

    (二)能力嫁接

    我们习惯了把知识体系建立区隔,认为“隔行如隔山”,其实这个世界的关联性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得多。

    我们也可以积极寻找自己不同能力的连结点,如果能够成功“跨界”,可能就会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三)特性改造

    1、爱好改造-消费型转化为-生产型-野生求生转化为职业。

    2、大胆地重新定义时间,转换跑道再重新出发;也可以积极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力也许是可以转移的;同时,可以把工作改造得更有趣,也可以把爱好当成事业来进行,关键是,永远不要放弃寻找新的可能。

    三、怎样选择

    (一)选择太多怎么办?

    一个最基本的方法是“精细化思考”,即选择合适的工具,对不同选项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把对象分解为不同维度一一进行评估。台湾著名的职业咨询专家金树人在《生涯咨询与辅导》一书中列出了27项“职业价值”,可以作为维度分析的基础,这些价值包括:冒险、权威、竞争、创造性与自我表达、户外工作、弹性时间、收入、帮助他人、影响他人、领导、独立自主权、智性刺激、说服、体力劳动、手部劳作、机械操作、社会声望、公共关注、公共接触、社会认可、研究新事物、数字运算、例行性(流程固定)、季节性、旅行出差、变动性、照顾孩童的工作。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8个方面的维度:培训指导、工作强度、团队氛围、考评制度、晋升空间、工作环境、工作餐、审美相关。

    (二)校正选择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再选择的过程

    按照大家都在遵守的规则来进行判断,在这样的心理机制的约束下,我们更多会思考“我应该做什么”,“别人都在做什么”,而不是“我想做什么”。

    于是,在思考“我想做什么”,“我未来还能做些什么”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明白一个事实:人生是会走弯路的,付出代价后重新选择,再次出发上路,这才是人生的常态。理解了这个事实后,我们可以开始做出一些建设性的改变,通过清醒的思考不断校正我们的选择。还记得我们之前讲的一种思考框架——“能力嫁接”吗?这就是一种很不错的校正方式。

    四、即刻行动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现在”就是最好的行动时机。“拖延症”是阻碍即刻行动的最大弊病

    (一)个人MVP法

    关于行动方法,作者引入了一种流行的互联网创业法——“精益创业”(Lean Startup)中的关键概念“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指的是使用最少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试验性产品。创业者应尽快地把最小化可行产品推向市场,再根据用户反馈来进行优化,这一过程被称为“构建—测量—学习”(Build-Measure-Learn)的循环。

    在构建个人MVP分三步

    第一步,我们要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

    第二步,我们需要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

    第三步,在于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勇于自我修正。

    为了重新构建出更完善的自己,需要拿出改革的勇气。

    五、分解任务

    “多线程工作”(multi-tasking)的理念。

    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同时着手进行几项任务,达到不同的目标,这需要掌握任务分配上的平衡技巧。

    我们对任务进行进一步分解,为最重要的部分留出“核心思考区间”,即用一段时间心无二志地进行思考。

    当我们要对一项任务进行分解时,也可以按照工作涉及的不同认知复杂度来进行分段操作。

    Photoshop画图,通常是把一幅画分解成不同图层,一段时间专注于一个图层,最后叠加在一起就可以了,这就是“图层工作法

    把文字和作图的工作分开处理,遇到需要作图的地方就先跳过,最后再统一绘图填充进去,这样做的效率比一会写字一会画图更高。

    六、三行而后思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作者提出,有时候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经验和智慧,即“三行而后思”。“三行而后思”同样重视“思”,但是这里的思考是反思而非空想。

    通过不断的实践获得隐性知识之后,复盘和反思是我们成长的关键。在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以下这个清单问自己问题:

    (一)信息和工具

    在做这件事时我利用了哪些信息和工具? 其中哪些是最关键的?信息从何而来,哪些信息源是可信的?我可能遗漏了哪些信息和新工具,可以怎么得到?现有工具应该如何改进?

    (二)预期和结果

    在做事之前,是否对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做过预期?预期和结果是否相符?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预期?今后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预期?

    在描述和评价这件事的结果时我用了哪些指标? 这些指标是否需要改进?结果又该如何改进?

    (三)阻碍和优势

    事件的进度是否合适?哪些阻碍或优势导致了进度变慢或变快?

    其中最大的阻碍是什么?我是如何应对的,效果怎样?以后还会碰到这些障碍吗,怎么解决?其中最大的优势又是什么?有什么优势我还没发挥出来?事件过后我获得了哪些知识和能力?还需要向他人学习什么?

    (四)缺憾和意义

    做事的时候我的情绪如何?是否影响到了结果,有没有及时调整?

    这件事有哪些遗憾?我暴露了哪些必须改正的缺点?

    这件事对我来说的意义是什么?对我的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有何影响?事先有想到这些意义吗?关于这件事,他人对我的评价是什么?

    我们在进行反思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

    及时反思,还原事件真实细节,可用纸笔完成;

    思考事件的“反应链”,即它的开始、发展、转折和结束,它背后的动因、阻力和关键节点;

    关注发生的意外事件,思考自己是否存在偏见,克服思维惰性。

    七、今日总结

    关键词:

    隐含假设,目标悬置,能力嫁接,特性改造,校正选择,个人MVP,图层工作法,反思

    要点:

    1、困住我们的不仅有客观的现实困难,还有我们的思维惯性,赛道假设、低关联假设、僵固型心智、零和博弈是常见的四种隐含假设。

    2、我们可以使用目标悬置、能力嫁接、特性改造等新的思维框架来重新思考自己的境况,发现人生更多的可能。

    3、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再选择的过程,要了解自己内在的兴趣、禀赋、动机和能力,不畏惧做出改变。

    4、勇于构建自己的最小化可行产品,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自我防卫”的心态,和对“沉没成本”的固执。

    5、要顺利地进行多线程工作,就要区分可以中断和不能中断的工作,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用自己的核心思考区间去完成一段完整的思考和行动。

    6、有时候,我们可以边做边学,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经验和智慧,即“三行而后思” 。

    折纸大师罗伯特•朗发明的“25瓣玫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读》行动准则-day2娟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tf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