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铁出口上行至地面,四下张望,一座6层建筑坐落在十字路口,不用问,那就是目的地米拉之家。

距离门票参观的多余半小时让我们得以有充足的时间从外面好好欣赏米拉之家。一路走来,多多少少领略了巴塞罗那的建筑,整齐平滑的石头立面拔地而起,简洁工整的石刻花纹装饰大门,窗户边沿,高挑的层高,自上而下颀长的阳台,外加折叠的木制窗板,同样风格的窗户,所有这些在挺拔的梧桐树的衬托下,益发显得横平竖直,棱角分明。

米拉之家却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建筑的墙面似舒展的绸缎,几个缓缓的起伏完成了两个主要立面造型,原本灰白色的石头因曲面而少了呆板僵硬的不近情理,多了柔和散漫的折衷宽容。路口九十度转角,被巧妙设计成圆弧曲面。窗户,阳台的下沿如同缓缓的斜坡,慢慢探出,与下一层向外向上延伸的顶层无缝连接,犹如刺绣在绸缎上饱满丰厚的云纹。支撑或是装饰用的石柱,圆柱体被自下而上螺旋而上的花纹包裹,刻意使用粗粗的表面,把石头的坚硬打磨殆尽。最顶层的屋檐如同画笔勾勒出的一条细细的蜿蜒而来的波浪线,恰到好处地给建筑镶上了一道唯一稍显棱角的边线,成为与蓝天分割的界限。石头和玻璃的角色在建筑中反转,坚硬的石头化成柔和的布帛,呵护着板起面孔的玻璃。

阳台是米拉之家外部的另一亮点。同样是坚硬的铁片,愣是像绸缎一样弯曲回绕,或者长成一片纹理清晰的绿叶,或者结成一个浆液饱满的果实,或者开出一朵鲜艳怒放的花朵,他们全都点缀,镶嵌在同样是宽宽铁条支撑的骨架上,有扬起的桀骜不驯的藤须,冲破束缚的坚定被铁条的坚硬和铁灰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所有这些牵绊纠缠成一条饱满而厚重的藤蔓,攀附在悬崖边上,慵懒中显示的是顽强的生命力和恣意外露的豪放不羁。

米拉之家始建于1906年,耗时6年完工。二十世纪初,新兴的西班牙资产阶级修建私家住宅不仅满足居住要求,更多地包含竞争和炫耀的成分,他们纷纷在巴塞罗那的著名地段格拉西亚大道置地,并且邀请著名建筑设计师设计府邸。1905年,富豪佩雷·米拉和露丝·塞吉蒙夫妇,因非常欣赏著名设计师安东尼·高迪设计得巴特略公寓,特地委托高迪在格拉西亚大道购置的1835平方米地方上为他们设计新住宅。
也许是中外富豪对私宅的理解有所不同,米拉之家在设计之初的考虑是二层为家族使用,其余楼层出租。记录的历届租户有驻外使馆,国家王子,著名品牌,非富即贵的租户不仅保证了收益,而且带来了声望,米拉先生的投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

大大小小不规则的椭圆圈,犹如显微镜下细胞,构成镂空的大门,它仿佛并不拒绝外界的好奇和窥探,这与深宅大院厚实笨重,意欲和外界隔绝的冷漠截然不同。进入大门,一方小小的庭院像张开的双臂一样迎接来客。米拉之家两面临街,依着建筑柔和的曲线,围在中央的庭院如同一潭浅水,活泼可爱,由大门而来通道仿佛是干净的水道,为池塘源源不断注入的新鲜的泉水。 米拉之家的大小房间皆保证两面采光,庭院兼具的通风和采光的作用功不可没。
大门顶部有绚丽的彩绘, 庭院右手处有从一楼通向二楼的户外楼梯,因为米拉夫妇住二层,这道楼梯是他们的专用通道。楼梯顶部有华盖,地面的射灯把红橙黄绿的色彩撒满华盖,绿植代替楼梯扶手。庭院可以享受阳光,楼梯却不失为听雨的好去处。
米拉之家称得上“外秀內慧”。进入房间,游客并不是为昔日富豪的奢华而吸引,而是感叹于设计师把精巧和舒服融为一体的高超技艺。连接房间的走道,蜿蜒而来,让人觉得是在林间漫步穿行,丝毫没有想要快速通过的匆忙。每个房间大小不一,各具特色。门窗也许是建筑中保留了最多直线的地方,值得庆幸的是,石头雕刻的细条花纹围绕门框,一瞬间缓和了原本僵直的线条。高迪曾留下名言:要像对待一件雕塑一样对待门。

关注建筑和主人的亲和度使得高迪把眼光投向自然和舒适,尽可能地摈弃刻意雕琢,避免名贵材料,舍弃高端华贵,坚持建筑舒适地为人服务是他一直遵循的理念,由自然中获取的灵感表现在建筑的各个细节:带有海洋图案的地砖,符合人体手腕力学的门把手。朴实,自然成为另一种超乎寻常的创新,并一再出现在他的许多作品中。

楼顶露台被设计成一个没有绿植花卉的“花园”,目的是供人们休息,聊天,孩子们玩耍,晾晒衣服。爬上楼顶,红砖铺地,错落分布的雕塑,形状各异,有的像头戴盔甲的武士,独自或几个一组威严站立,可乍一看又像阿拉伯妇女,面巾蒙面,长袍曳地,只露出惊恐的眼睛;有的是一座敦实小塔,破碎的瓷片镶嵌,说是中国碎片瓷器又太显粗笨,塔身自下而上缠有螺旋的带子,如同鳞片闪闪发亮的蟒蛇; 有的是一口稳重的粘土做成的钟,流线型的纹路装饰表面,大气流畅;有的是简单的圆柱,对称凿出椭圆形的出口,如同吃惊夸大的嘴巴和眼睛;有一座雕塑像是头顶缠满绿色头巾的人,招摇过世,与世格格不入却浑然不觉。

对视觉印象的处理与中国的园林设计很是相像,不大的面积,通过水平面和垂直面高低起伏,弯曲回旋的设计,营造了超出实际面积几倍的感觉。眼睛看去近在咫尺的地方,需要先下台阶,再上台阶,绕过一个大弯方可达到;想要一眼看到远去的雕塑,却总也避不开几个挡道的家伙。

高迪是把功能,美,自然朴素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能手。上面的种种雕塑,它们的内部不是包裹着通风口,就是烟囱。螺旋的瓷片塔是顺应了烟雾上升的力学轨迹,而那个绿色头顶的雕塑,材料是玻璃,防水作用大大加强。

不论是建筑的外墙,还是雕塑,高迪没有依赖名贵取胜,它们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石头,粘土,瓷片,甚至是废弃材料,比如阳台的铁片,废旧的玻璃瓶,在不经意中,在旁人不屑一顾的取材中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出于对未来现代生活的前瞻,高迪为建筑设计了地下车库,这是欧洲第一个拥有车库的私人建筑,地库设计简洁,却不失精致,整齐的砖从地面向上,砌成拱形,在头顶相交。

米拉之家已经在巴塞罗那矗立了一个世纪,它还会因为高迪的天才展示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赞美,惊讶,佩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