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滴血,甚至都不曾存在微弱挣扎的呜咽。那么多拥挤在一起的生命,就这样沉默地在密不透风的铁皮匣子里消失了。挂满横杆的条纹囚服,是这些生命短暂的寄居地,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直到战争结束,母亲在大雨里痛哭。
战争的残酷封存在孩子善良无偏见的眼眸里,他其实还不明白这就是战争的代价,他在人群中挣扎,抬起头,渴望明白这一切,身边是他新结交的犹太人伙伴。他还没有帮新朋友找到他的父亲,他们还没有在农场里玩数字游戏,一切刚刚开始,就这样毫无征兆的结束了。如同几星期的风和日丽后下的这场瓢泼大雨。浇灭了所有的希望。
看完赎罪之后,突然对战争中的生命多了一份独特的敬畏之情。战士们无权决定自己的生死,无法表达自己的任何感情,杀人不眨眼被当做勇敢,逃跑或者对敌人显露出怜悯,绝不是对一个生命的尊重,而是对自身使命的亵渎。
生命,不值一提。
战争,只有残酷,没有感情。
当这一切从孩子单纯的视角展现出来的时候,人性的悲剧更显得晦暗沉重。
八岁的小男孩布鲁诺喜爱冒险、珍视友情,生而一双湛蓝的双眼,倒映的这世界也是明亮无暇。身处战争之中,他却一无所知。铁栅栏的集中营是农场,烟囱里总冒出分辨不清的气味,生活在农场里的人很奇怪,永远穿着条纹睡衣。
他结识的新朋友什穆尔在他家擦玻璃杯的时候,一个军官发现他在吃布鲁诺递给他的东西。军官的愤怒惊呆了两个年幼的小孩,布鲁诺惶恐着为自己辩解。我从来不认识他。回到房间后,布鲁诺又抱着头后悔不已。
试想如果实在一场严肃的军事训话中,士兵们面对军官的逼问,怎么能不害怕?如果A士兵出卖了B士兵,不仅A遭受着和布鲁诺一样的心理折磨,观众也会觉得,A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呢?A根本不该出卖B!他们可是朋友呀!A心里痛苦是应得的!
但在电影场景里,一个孩子这样的反应似乎很正常,观众都在期待孩子会如何反应,可无论是什么,我们都会体谅他的抉择,坦诚会被赞扬,说谎会被体谅。因为他还是个孩子,不能做出最理性的判断。
他想要的也很简单,一个朋友而已。
所以,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他决定穿过栅栏帮助什穆尔找到他的父亲。看到农场里的惨状,他本能的害怕了,他想回去找妈妈。什穆尔说,那我的父亲怎么办,你不就是来帮助我找父亲的吗?他想到自己的承诺,咬咬牙继续往前走。
承诺或者使命,是一个士兵永远不能违反的神圣领地。就连孩子也不能幸免,答应了要去做的事情,就要尽力做到。国家保证了我们的基本权利,作为交换,当国家需要我们去捍卫它的荣誉时,我们同样不能后退。即使威胁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所谓战争的魅力,证明一种平等的权利交换,可是生命本身,从来不被平等对待。
实话说,没有人心甘情愿让自己的亲人上战场,因为我们在国家的荣誉间举棋不定。现在,成千上万的死者在我们眼里,只变成了一个冷冰冰的数字。他们的名字,甚至生死之间的故事,没人记得,也没人帮我们记得。他们的牺牲,成了一场遥远的传说。
我们感受到了布鲁诺的悲剧,因为他母亲在大雨里哭泣,亲手建造毒气室的父亲最后害死了自己的儿子。他的家庭,是这场悲剧的底色。可是到最后,密密麻麻身穿条纹睡衣的犹太人,他们的家在哪里?他们的家人又会怎么痛苦?不知道,所以我们不能感受那种死亡带来的压迫和残酷。成千上万的死亡里,我们只感受到了布鲁诺一个人的悲伤。
这才是战争最残酷的地方,让无数鲜活生命和这个家的故事像从来没有发生。大雨过后会是晴天,很多个晴天后,便让人怀疑,那场大雨是不是真的来过。
越南纪念碑上刻满了名字,设计者林璎说,这样,让人痛苦的,让人刻骨铭心记住的,不会死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生命,而每一个生命背后,都有他独一无二的故事。生命消逝了,被暴力摧毁了,这才让我们痛苦,反思暴力的罪恶。而今天我们许多对战争和暴力的反思,只有政治,没有人,只有历史,没有生命,只有数字,没有故事。因此许多年轻人面对曾经发生过的暴力,才会那样的无动于衷、冷漠无情。历史的记忆不应由冷冰冰的数字来书写,而要有体温的生命来控诉。
这样的悲剧,到底走错了哪一步?
对布鲁诺来说,他不过是需要一个朋友而已,他不过是尽一个朋友的义务而已。对一个士兵来说,他也不过是需要一个完整的家而已,尽一个公民的义务而已。最后能留下的,其实什么都没有。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我们从来缺乏体谅和感同身受,
这是战争的悲剧,也是悲剧后更大的人性悲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