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城
窗外一排排树呼呼飞过,路过一栋又一栋的房子,一座又一座的小城,我马上也要回到我的小城了,难免,激动。
小城——战国时赵国的首都,即今河北邯郸。没错是成语里“邯郸学步”、“胡服骑射”的邯郸。邯郸到廊坊,说远不远,都在北方,都在河北;但说近也不近,四百二十公里,从南到北。不能再远了,远一步对太恋家的孩子来说都是不能忍受的煎熬,比如我。
人都是在离开之后,才懂得珍惜。说来矫情,但是真理。至少我是这样的,高考之前,一直想去南方啊,江南啊,水乡啊,无尽的温柔啊;高考后,很多因素限制的,最大的因素是距离吧,还是选择了北方,有雪的北方,零下天气的北方。在离开之前我也没发现邯郸也可以有撩人夜色,也可以有一眼望穿的温柔,我知道,是因为这里包含了太多的太多的回忆和回不去的青春。
还小的时候,多小?四五岁?五六岁?可能是了,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整座高楼大厦,好像一个小区最高的也就六层,一个院子里的小伙伴总是有无敌的默契,没有固定的时间,吃完晚饭就不约而同的出来,捉迷藏一局一局的玩,我们总会找到可以藏的地方,但一个地方是不会藏第二次的,当然不包括没被找到的。有时候太尽兴,忘了时间,其中一个玩伴的父母大喊一声“该回家了”,我们都散了。现在想想有点羡慕当时是真的无忧无虑的时光了。那个时候小城还是很有年代感的小城,有着我记忆中最单纯美好的小城。
都说什么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年纪小不懂,只会把这种文绉绉的词语放进作文里。现在懂了,知道是一眨眼的时间,就会经过万息的变换,什么都会改变,时间会给予,也会夺走。给予你更多想要或者不想要的经历,夺走你舍得或者舍不得的东西,比如青春,感情,甚至于亲人。时间给过这个城市什么呀,又从这里夺走什么啊,有点好奇,就从我的眼里,好像这座小城越来越富有了,越来越工业化了,高楼大厦越来越多,楼层越来越高,历史沉淀也越来越多;但可能夺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高楼大厦隔离了交流,也疏远了感情?不懂,深奥,我眼里的它还是没变,“我还是很喜欢你,像春风走了八百里,不问归期。”
《思想比存在更好》里说“城市的苏醒比乡村的日出更容易感动”,能理解这句话了。城市一苏醒啊,大街上的早市,新鲜的蔬菜,各种买东西的小贩,叫喊着买卖,生动,新鲜,有生命力的。我的小城也是呀,你试着在春夏秋冬的季节里去一趟早市,各有各的特色,但都有共同的生命力。
这座小城里留给我的不全都是欢乐,也有泪水。不过那是奋斗的泪水,第一次让我感受到毕业的情绪是难过时,是在中学。中考前必下雨,死定律,黑压压的乌云,云层低沉沉的,仿佛一伸手就能触摸得到,还有三天就中考,学校放假,让自己在家自由复习,我没什么想法,照例像往常一样,向车棚走去,拿钥匙开车,穿上雨衣,一系列连贯又熟悉的动作,好像要离开的不是我,对“分离”和“毕业”这两个字眼还未读透。直到她的几句话,让我突然清醒,我是要离开的人。“嘿,你还不走啊”好朋友从身后突然拍我,“啊,准备走呢,你呢怎么还不走?”我转过头回答她,“我啊,再多看看他们,多看看学校几眼,以后再回来都不说不准是什么时候了。”她盯着教学楼,盯着往外走的人,看她这么动情,我一下子陷进去了,第一次感受到毕业不是代表的解放,而且分离。“傻瓜,怎么会,我们毕业后第一个教师节回来看他们。”我一边安慰,一边推着车子,走出校门,差最后一步,带上雨帽的那一刻,低下头,泪如雨下,好像不回再回来了。这是在小城的学校毕业第一次落泪。
小城的故事还有很多。关于我的只有这些还仅仅不够,可回忆也只能到这里了。那些记忆里久远得不像样的光景,兀自在陈旧岁月里闪亮地拔节着。就像那年夏天,我看过之前旧巷子里穿过的风,以为抓住了一只蝉,就抓住了整个夏天。我也曾以为,记忆里的小城还未走远,能停留着就不会消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