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想法哲思
做了135期专栏后,我收获了什么?

做了135期专栏后,我收获了什么?

作者: 曹冬贺 | 来源:发表于2019-10-24 21:22 被阅读0次

了解我的朋友可能知道,在最近,我在荔枝做了一个免费的个人成长专题的专栏,从阅读到个人管理再到沟通演讲,从独立思考,到人生设计。

整整135期,到刚刚为止,初稿已经全部打磨完毕,剩下的就是后期的微调和上传了。并且从9月初开始,已经上传51期。

在这段时间我重新查阅复习了近两百本相关的书籍,100多门得到、喜马拉雅、糖果和千聊的课程,以及400多篇相关的公众号文章,就此,在做的过程当中,我总结了六点经验,从做节目到职场生活,再次跟大家做一下分享。

思维的碰撞

在做这份专栏的第一个重点的地方在于做调查,搭框架,还有专题内容的设计,那么这不仅需要去搜集更多更全的资料,还得通过与相关的朋友进行沟通。

所以我发现,在这种高密度的沟通当中,信息是可以高速的进行升级迭代的,每一次的沟通,每一次的从另外的角度去看相同的问题,你就多了一个不同的维度,再接下来通过一次次的梳理,砍掉不准备讲的,剩下的就是精华。

这一点和我们在职场当中也是同样的,很多人在职场当中,会选择钱多事儿少离家近的,一遇到不确定的事件的时候,负能量就窜起来了,还有些人会选择“混”的方式,在迷迷糊糊的度过每一天。

可是你知道嘛,当一个人初入职场,或者才开始工作两三年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的话,这对你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你也许会觉得老板交给你完不成的任务是折磨,是针对,可是当有一天你去了另一家公司,突然你会发现,原来当年在公司培养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性。

而这种每日的高度集中的搜索,筛选,策划,输出,可以迅速的激活你的大脑,点子也是层出不穷。

打个比方来说,这一点是L先生,在《如何让学习像打游戏一样好玩》这篇文章当中提到的:

传统的有氧健身方法,其实是很低效的,费时长、阻力大,效果也未必多好。为什么?因为人体会很快习惯和适应运动的节奏,这就导致了它很难起到刺激身体机能的目的。

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组高强度运动,尽可能让心率接近最大负荷。然后休息10-20秒,继续下一组高强度运动。这就是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法)。

它的原理是:让心率瞬间冲上去,再缓和一下,再冲上去……利用这种「冲刺」的方式,不断强迫身体去适应、调整,刺激身体机能。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个人成长当中:投入的精力越多、越烧脑、越艰难,你就会记得越深刻,回想和调用时也会越轻松。

相同的问题

虽然我在里面讲到了20个专题,但是在实际上,所有的问题都是相似的。

这20个专题里面,我们分享了很多高阶的学习方式,却忽略了一个重点,就是很多人,连基础都没有达到,没有打破,怎么可能掌握这么高阶的方法呢?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悖论,太简单的方法,所有人都知道,所以不屑一顾,随意大家都喜欢干货,但是太干字数太多,大部分人又看不下去,而且在这个反复刷新知的过程当中,单纯享受着被新知识刺激的爽点,却从未想过如何执行,总结和融会贯通。

那这里指的问题是什么呢?

自律、拖延、固定思维与错误的心智模式

以前我跟你分享过,一个看如何破除自律的人居然会被不够自律的问题导致这本书看了几页就放弃了。真的非常讽刺。

但是这个问题,又是人人都会遇到的,这好比演讲前的紧张,几乎每个人都会出现。

人皆懒之,拖延是正常的,可是我们如果只是吐槽自己的拖延癌,只是说别人很勤奋,自己却做不到,或者只尝试过一次坚持打卡失败后就不坚持了。

这就是自我的心智模式,和固定思维在搞鬼了,当你认为这是一种病的时候,你应该知道,病都是可以治的。但是如果你觉得,这是别人的天赋,而自己做不到的时候,那就真的做不到了。

很多人的问题,并不是出现在高阶的方法技巧上,而是死在了底层认知与思维模式上了。

我们一次次的谈破解自律,化解固化思维的问题,却从未真正改变过什么。

上瘾的行为

我们可以把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当成一个系统。

变成系统以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做的事情就会变成一个闭环,比方说学习这件事,如果单纯的告诉你要学习,要成长,要自律,然后你受到了一点启发就去做了,结果做了几天感觉也没啥,就放弃了,减肥也是这样,反反复复。

而当你通过学习的过程在职场当中,或者像这种写作的方式输出后,受到他人的认可,那么你的内部驱动和外部驱动就都得到了激发。

内部比如说是自己的虚荣心。

外部是赚钱啊,他人的赞赏啊等等。

接着,这份儿动力又会支撑着你做一段时间,你再通过反馈,学习,输出,复盘,反馈当中不断的精进,这样自己越来越厉害,再看待这件事的方向就不一样了,就向彭小六说的,当心智升级后,再去看时间管理的问题发现,不需要去想那么多,为什么周末不休息,因为成本太高了啊。

而你的能力,兴趣,价值观也是如此,当你的知识熟练操作后,便形成了技能,然后,我们再提升一个层次,到能力,到你对一件事有兴趣的时候,开始学习,学习后这项知识就变成了你的能力,而你的能力输出,兑现出了价值,价值反过来又强化了你的兴趣,这就是一个循环,就像小周天一样,生生不息。

所以你会发现,当你掌握了这套系统后,就不用去设计游戏型的学习方式,而是自给自足,运转起来。

另外,当你把系统转动起来后,你会越来越上瘾,就像写作一样,熟能生巧,你越写,感觉想法就越多,而一旦停下来,再写,难免有些生涩。

有些技能就是这样,熟练掌握,越用越熟,而你越是逃避,越是不去思考,不去使用,就越会退化,越是不想做,不愿意做,最会退化成,不会做。

所以这个时候你可以看一看这句话,不要相信什么天赋异禀,只是所谓的熟能生巧而已。(天赋还是很重要的,不过这里这句话的意思是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

知识的局限

之前我分享过,通过写作的过程,可以把你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你会发现很多人自己对某个领域掌握的特别精通,但是讲究讲不出来,还有些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这项技能,但是人们早已经会了。

所以,这就需要你对自我知识进行盘点,跟优势盘点是一样的,不管你做什么,你首先得知道自己的强项、弱项,去做事情的时候,要知道自己的知识架构是什么,由什么途径得来。

好比说做微商的讲师、做直销的讲师和做内训的讲师脑中的体系和讲课的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

而我在做专栏的过程当中发现,自己的知识架构,更多还在在方法论,近两年来听的得到这样的课程得来,所以如果要再进行拓展的话,我就可以继续延伸到知识的源头,看一看某个领域是否可以从其他途径获取,有没有其他老师有更好的观点,去强化我在这个领域的认知。

而我们也是如此,通过技能盘点,发现自己的优势和自我的知识架构,当你不需要去过多的查看资料就可以写出来很多干货,和查了很多干货后依然搞不清楚该领域是什么,这里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迷失的初衷

判断一本书是否写的好,可以先从最后一张开始看起,当你发现最后一张都是潦草的不疼不痒的内容时,这本书大概也就差点意思了。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作者的肚子里的货不够,写着写着就不知道写什么了。

不过还有一方面,就是初衷的问题。

很多人做事总是一开始劲头十足,可是当一个月,两个月的时候,突然就懈怠下来,这种情况非常明显,尤其出现在减肥、运动、坚持打卡这类事情上。

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在职场当中的三分钟热度了,当一个人去一个公司的一开始,非常听话,也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可是到了3个月,就变成老人了,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摸鱼偷懒,于是很多人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混”的状态了,而这个状态还是无意识的。

这就是迷失的初衷,并且很多人陷在这个循环当中,当你混了一段时间发现没啥意思,就开始想着是公司的问题开始换公司,可是到了另一个公司还是如此,然后就接着换。

不忘初衷,方得终始。

这句话真的的含义是,当你在每时每刻,都应该知道,我,为什么来到这,我是要获得什么而来,而现在每天我又在做什么事情。而不是想着逃避就能解决什么问题。

系统思维

关于系统,在上文当中我已经提到过,而这里所说的是破局。

当你陷入到减肥、运动、停止、再开始。

发誓早睡,熬夜,发誓早睡,熬夜。

陷入到这样的困境当中的时候,你应该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到了恶性循环当中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找借口,我不行啊,我不适合啊等等。

就像去一个公司一样,很多时候,往往不是因为你换到什么公司的问题,而是有些问题,在根源上没有得到解决,当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你换到哪儿,都还是如此。

所以,这就是破局思维。

每天睡醒,想到的不是,痛苦的一天又开始了,混一天是一天。

而是,今天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要记住昨天的失误,今天做的更好。

从一个跟随者,逐渐调整成一个冒险者,重新的规划你每天所做的事情,相信这样下来,不需要多久,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变化了。

相关文章

  • 做了135期专栏后,我收获了什么?

    了解我的朋友可能知道,在最近,我在荔枝做了一个免费的个人成长专题的专栏,从阅读到个人管理再到沟通演讲,从独立思考,...

  • 做了妈妈之后,我收获了什么?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章鱼闲话」 昨日加班回家,开车在路上打开自己整理的民谣歌单,听了朴树的《平凡之路》《且听风吟...

  • 出轨后,我收获了什么?

    我和晓晓相识在一个关于自控力的微信群,她是群主,最开始一年多我们只是完成群里任务,后来群解散了。即使加了对方微...

  • 痛哭之后

    昨天结束了情绪工作坊,我不想说课程有什么,也不想说学员收获了什么。只来看看我做了个案后。 孩子太小...

  • 优势训练后,我收获了什么?

    4月12-13日,在和零度相识一周年的时刻,参加了她举办的第一场优势训练营课程。很难想象,一年前在和她的相遇开启了...

  • 坚持跑步后,我收获了什么

    从网上看到一句话:当你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那就从跑步开始吧。 正处在人生、情绪的最低谷时的我,做什么都无所适从,都...

  • 裸辞后,我收获了什么?

    工作了十五年的It 行业,压力大,老板待人又苛刻,同事间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是非八卦,真的心累!久而久之,慢慢...

  • 停止抱怨后,我收获了什么?

    我曾经在微博上说过,我有一个同事,曾经在我抱怨时,对了说了一句话,大意就是,不想做就别做了,天天说也没有用。 对,...

  • 做了十四年的笔记,我收获了什么?

    前几天一朋友给我发信息问:我们三年前一起上课的笔记还有吗?能不能找出来给我看看?于是,我就回家再书柜中搜寻,果然被...

  • 失业后,我做了什么?

    文/段小果 标题的灵感来源于刚才在运动的一瞬间,首先原谅我也许不能给你们传递很多很多的正能量。 失业了,彻底失业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了135期专栏后,我收获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xj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