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年度IP营打卡第51天,1211字,累计63506字】
朱老师说,闲愁最苦!闲来闲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
青年人比老年人易于发愁,因为青年人的生机比较旺盛。小孩子生机也旺盛,只是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游戏,即便偶尔不乐意,哭一场便过了。那么我们感到烦恼时,该怎么做呢?
哥德少时因失恋而想自杀,幸而他的文机动了,两礼拜著成一部《维特之烦恼》,书成了,气泄了,自杀的念头也打消了。朱先生给我们的建议是,发愁未必要著书,读几篇哀歌,听一幕悲剧,借酒消愁,皆可,这是泄与郁的辩证关系。
愁生于郁,解愁在于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朱光潜先生排郁的方法是打扫卫生与运动。这对于我们现代愁闷之人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文中还举例晋人陶士行,他老来罢官闲居,找不得事,便去搬砖。晨间把一百块砖由斋里搬到斋外,暮间把一百块砖由斋外搬到斋里。这也是个妙人,排解抑郁的方式如此独特。
虽然古往今来,名人排解抑郁的方式千千万万。我们可以借鉴的无非是动起来,就像朱老先生文末所说,多打网球,多弹琴,多栽花,多搬砖弄瓦。即便不喜欢这些,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我现在已不是青年,可我也是从青年阶段过来的,我的切身经历告诉我,朱老先生的人生经验实在是难能可贵,切实可行。
我记得当年背井离乡来到济南,工作艰难,生活苦闷,我于是选择了去跑步。
每天下班后,我换上宽松的衣服,来到济大操场,一圈一圈的围着操场跑步。那时候,我就想,人生不会一直这样艰难,就如这跑步,一开始,我跑三圈就举步维艰,浑身酸痛。可是,习惯以后,我可以轻轻松松跑八圈,九圈,十圈……以至于后来,哪一天因为有事不能按时来跑,心里就空了很大一块,若有所失。
后来,工作步入正轨,生活越来越好,可我开始把娃儿接到身边,与公婆开始了同居生活。
这种生活也说不上哪里不好,就是在一起日子久了就感觉比较窒息,老想着下班回家晚一些,周末离家远一些……那时候,我真真切切感觉,自己有抑郁的倾向。
这时候,我选择了写作。我还记得当初是报名了有书的刘主编的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七八年过去了,所幸,我还在继续写。虽然没写出什么成绩,但我的心境确是因此越来越平和,写作于我,相当于我于繁杂的生活中,给自己开辟了一方净土,足以安放我有时疲惫的灵魂。
今天读到朱光潜先生的“谈动”这篇文章,也算是读到了我的心里。无论身体和灵魂,有一个动起来,就不容易愁,不容易抑郁。人活一世,总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才不会轻易放弃希望。
对于慢慢长大的孩子来说,动起来尤其重要。现在的孩子普遍压力较大,而世界观,人生观不太稳定。需要外力来辅助巩固一下。放学课后,让他们跑起来,动起来,多与自然接触,多与世界接触,不能读死书。
所以,我决定,我的注意力不应该只专注于土豆的成绩与课堂表现,我更希望他能开开心心地享受生活,衷心拥抱这个世界。这可能有点难,因为我也还没有完全弄清楚生活的真谛。我只能边学习变实践:今天,从动起来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