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半年前去东方艺术中心听了王健的音乐会,当晚的感觉非常好,也有很多的感慨,回来之后就一直想写写自己的感受,但一直拖着没动笔。总觉得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好,谈音乐也不是专业,谈感受又有点模糊,直到最近听了一场在小教堂举办的现代音乐会,聆听现场音乐的感受,让我又联想到了那场演出。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去听音乐会主要就是图开心,图一个放松的夜晚,选择王健的这场音乐会的原因之一是听一次他的音乐会是在我的人生遗愿清单上的一项内容。很早以前我就在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From Mao to Mozart: Isaac Stern in China)中见到过王健的身影,当年的小男孩现在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先生,如白驹过隙,现场看到真人的时候,虽然离得比较远,但还是挺激动的,毕竟见到了大师本人。
现场
整场音乐会的演奏曲目是贝多芬、德彪西和肖邦的奏鸣曲,对于作品的分析我几乎不懂。但整个晚上的演出让我通过音乐与大师有了交流,我不能说读懂了他演奏时要表达的情感,至少我被触动到了,这种触动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好像是他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个人品格都放在音乐上传达了出来一样,感受也比较复杂。看过他的一个关于这场演出的采访之后,我就更加确定自己在现场的感受,而这种现场的体验非常独特,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甚至是跟谁一起去听,都会有所影响,且这种体验任何人都无法感同身受,也无法再次复制。
这也是我在小教堂听音乐会时的一点感触,虽然听着不熟悉的音乐,听不懂唱的内容,但这个氛围和通过音乐流动出来的涟漪,你是能感受到的。即使是全新的体验,我还是能听出最后一首曲子里的波斯风情,在我脑海中闪现出一个骆驼在沙漠中伏重行走的画面。即使那些歌曲的歌词听不懂,但内心还是能被旋律和歌手的声音触动到。是一种内心被治愈的感受,由此我也想到曾经在星广会上听王勇博士介绍过德国有很多广播交响乐团的原因,是因为二战之后国家通过广播用音乐来治愈人们受伤的心灵,这样的疗愈感受我这次也经历了。
结合我最近一段时间的徒步经历,经常出现看到的景色拍不出来,只有自己亲临现场才能去感受。同样现场的音乐会和听唱片或在电视上看录像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有些触动和共鸣只有在同一个场域中才能感受到。周围的环境也有着很重要的氛围作用,现场有很多的因素对我们产生影响。这又让我想起了家居店的场景布置,典型的如宜家的样板间,有些物品单独放着你不知道如何使用,有一个具体场景搭建起来,把物件都搭配放在一起,一下子就让你有购物的欲望了,足以可见体验的重要性。
说回音乐会,当天的返场,王健还特地对着背对舞台方向座位的观众演奏了一曲,那个区域的票价是最便宜的,最后返场给的福利真是激动坏了好多乐迷,我看到有旁边区域的人立马跑过去了。我们坐在远处也很羡慕那片观众能近距离地观赏大师表演,真是一位有趣又值得尊敬的大师。很可惜我当时没有立刻马上记录下自己对这场音乐会的感受,以至于具体触动到的点都忘记了,也许跟那几天遇到的事有一些关系,现在只记得有被触动到。
那一天一起同行的小伙伴也值得聊一聊,原本是另一位小伙伴约着一起去的,但因为临时有事去不了,我就喊了我的好朋友一起去听,正巧有空。虽然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但是头一次一起听音乐会,这样的机会也很难得,我特别高兴与她共度的这个周末。有些时候看似很容易完成的一些事,却很难去实现,似乎一直缺乏一个合适的机会,或者觉得一直有机会。
最近听到一个课程是讲人生体验的,我觉得我那天的体验就很丰富,很特别。大师见到了,又是与好朋友一起分享了这段经历,现在回忆起来满满都是幸福的感觉,而体验到的幸福感,只有自己能感受到,显得更加得弥足珍贵。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