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是个特别乖的孩子,每次在家不是干活就是写作业,晚上和中午看看电视,就这样把简单的日子一天天地过掉了。
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能及时地完成,从来不需要家长的催促,而且家乡也不会催促我写作业。每次回学校时,都有同学会向我借作业抄。每次有人借的时候,我都会有些暗喜,说明我的答案还是有人会认可的。在学校也算挺认真的吧,但是成绩止步在中上水平,从来没有进过前几名,可能是我的资质有限吧!
我骨子里还是蛮喜欢读书的,在初中的时候就有了“终身学习”的概念了。记得在初三毕业时,我的中考成绩很尴尬,要考上高中有些悬。那个时候我就决定,哪怕是没有考上高中,我也要去读职高,或许报个高考班能考上大专。后来还是挺幸运的,我考上了我想像当中的高中。
在高中,虽然学习比初中大多了,可是我看得课外书也比初中更多了。我特别喜欢看《意林》《读者》《青年文摘》,遇到经典的句子,我还会摘抄下来。那个时候,我认为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高中毕业,我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站在十字路口徘徊,不知道向左还是向右,既想向左走—早点赚钱早点能撑起这个家;又想向右走—去读大学。向左走了几步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
在大学里,我拜读了很多大家的文章。读得多了,发现他们的文章写地也不过如此,之所以能成为大家,是因为他们能够坚持写,不断地进步才取得的成就。不是越有名的作家就写地越好,反而有些不是很有名的写地更让我喜欢。不是年代越久远的作家就越经典,反而觉得尚活人间的作家更能写入人心。
现在读书成为了我的一种业余习惯,有空的时候就读读书。每个人都书有不同的缘分,有些人一辈子都不怎么喜欢读书,有些人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喜欢上了读书。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读书的目的是做自己,而不是什么升官发财、改变命运。不管我是个打工仔,还是一个小老板,我都会读书。在书里,我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更能找到真实的自己。要想改变命运,那就得靠实践,如果想靠读书改变命运,恐怕只会让你失望。
就像龙应台对安德烈说的那样—“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被迫谋生恐怕一辈子都不甘心,而自己选择的会更加释然。
可能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暂时没有别人更有钱更有地位,会显得有些卑微。但是也不会把那些看得太重吧,毕竟我们都知道我们更需要的是什么。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并无多大关系。当你忙于做自己时,别人怎么看待你,都显得不怎么重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