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几天前,高考结束,940万考生走完了决定人生命运的第一步。之后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肆意发泄、尽情狂欢。
但狂欢的不只有他们。时间退回到高考之前,朋友圈也上演了一场狂欢:一坨已经上了大学,或者早已工作的人们,仍要来强行凑热闹,疯狂转发着与高考有关的文章。中心思想大致如下——
1.要高考了吧?老子已经考过啦,傻了吧,哈哈哈哈哈
2.你爸爸我当年高考的时候,balabala(此处省略一万字)
3.你爷爷我和你说呀,高考根本就不叫个事儿,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他们浑身闪耀着500瓦高强度人生导师的光芒,故作老成地拍拍考生的肩膀,热腾腾的鸡汤从嘴里喷涌而出:
“高考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未来的成绩”、“考砸了上个烂大学也没关系,关键是你今后四年的努力”。
你没准还会觉得这些话很有道理。比尔盖茨、乔布斯不是连大学都没上完嘛?这么一想,被名校拒之门外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应该不会有啥影响吧?
姑娘,你那是不知道哇。
2.
真正有资格说大学不重要、高考不重要的,只有两种人:1.名校毕业生。2.非名校毕业,但已然大放异彩的优秀人士。
换言之,你丫得先成为牛人,才能有资格说名校不重要呀。
毕业后,有不少人都会想尽办法把自己包装成名校出身。函授也好、成人教育也罢,总之要搞到一张盖了名校公章的学历证。
他们如此大费周章,并不是虚伪要面子,而是因为名校毕业带来的好处实在是物超所值。
比如工作之后,你会被别人打上一些标签:某公司职员、某报社记者、某老板的小跟班。如果此时你能拥有一个叫作“名校毕业生”的标签,那简直就像开了挂,升职跳槽都会容易很多。
不管你喜不喜欢,这都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之一。
名校最直接的作用,不在于你成绩有多好,也不在于你是学生会主席,而在于它与生俱来的头衔和光环。
它的功效大概类似于“我爸是李刚”,只要报上名号,就足以让人双膝跪倒。在很多情况下,名校出身与普通学校出身的区别,比周杰和周杰伦的区别还大。
3.
其中最直接的区别,莫过于求职时企业对名校的“倚重”,和对非名校的“歧视”。
假设你今年大四,正在找工作。你穿着笔挺的正装,拎着新买的文件夹,里面装着上好的纸张打印出来的简历,风尘仆仆赶到某大企业的宣讲招聘会现场。
进入这家企业工作,是你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你研习了他们的企业文化,对岗位要求也如数家珍,做了充分的准备。你暗下决心:即便落选,也算尽力,绝不后悔。
但你万万没想到,落选的方式竟是这样——
“对不起,我们只招收985高校的学生。”
你懵逼了。我明明准备得很充分啊,我真的不比那些985毕业的人差啊,给我一次机会吧大哥,大哥求求你收下我的简历吧,诶大哥你别走啊大哥。
社会就业规则,永远只对那些名校毕业的学生有利,即便再差劲,人家至少也会有放手一搏的机会。而你,连机会都没有。
这一切,都只是因为你四年前考砸了一场试而引起的蝴蝶效应。
现如今,高考成绩优异--上名校--求职时更受青睐,早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规则。而如何应对如此成王败寇、毫无人情味的规则,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给出了答案——
“最聪明的生活方式,是既鄙视一个时代的规则,又不打破这个规则来生活。”
一言以蔽之:就算再瞧不起高考制度,你丫也得玩儿命学啊。
4.
如果说名校毕业是在宽阔的海面乘快艇疾驰,那普通学校就是在悬崖峭壁间逆流而上。我从不否认有些人自带风火轮,逆袭成功,但绝大多数人都会挑战失败,摔得连亲妈都不认识。
有人不服,于是举出了一大堆非名校毕业的牛人来反驳我。但这都毫无意义,因为举的例子再多,它也只适用于别人,完全不适合你。
你想做第二个南派三叔,幻想着高考考砸了照样写出《盗墓笔记》,却忽略了人家十几年的文学积淀;
你以为自己是下一个韩寒,连高考都没考就能走上人生巅峰,却不知道他在比你还小的年纪就已经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
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复制别人剑走偏锋的成功经历,以为自己也可以做到。面对这样的宝宝,上帝总会先慈爱地捏捏他的脸,然后给他一个响亮的耳光。
所以呀,如果直到现在,你仍没有对某一领域有明显的特长,并证明过自己实力的话,那就请接受你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而对于普通人,考上名校永远都是离逆袭最近的一条捷径。
至于那些已经上了大学的同学,唯有在余下的大学生活里焚膏继晷、夙兴夜寐,才能有机会在求职时,与高等学府的名校毕业生们并肩杀出一条血路。
不要以为寒窗苦读十几年,换来的只是无足轻重的一纸文凭。
等到毕业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一纸文凭究竟有多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