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说的是:人如果目光短浅,盯着眼前的利益,眼前的生活将一地鸡毛,了无生趣。
每个人真正面对的问题只有三个,即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最早提出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认识现在的自己,了解自己的过去,清楚未来做一个怎样的自己。过去已经无法改变,现在把握好了,未来就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想要未来成为什么样子?这是人一生唯一的所虑,心中有了未来要去往的目的地,以终为始,现在出发。眼前的一地鸡毛,你能把魔术似的把它变成飞天的翅膀。
假如不问自己这三个问题,浑浑噩噩活着,醒来就是三餐,三餐之外上班,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开开心心,简单快乐。日复一日,岁月如歌,人生不就这样度过么?
但这样度过的人生里,真的岁月静好,非一地鸡毛?每天扶不完的锅碗瓢盆、打不完的油盐酱醋。上班是因为背上压着房贷;耐着性子陪孩子写作业因为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都转嫁到孩子身上;口不对心的向身边的另一半说着遇见你是我前世佛前千万次的许愿,其实只为了片刻的安静,抚慰内心难以承受的困顿。一个人的时候,问问内心,有没有想过逃离,从中解脱?
如不抬头仰望星空,目不暇给盯着眼前的苟且。生活就是一个担忧连着一个担忧的集合,你不追求生活,生存追赶你活着。你就会活得如叔本华说的一样:生命没有意义,活着本来就是受苦。
然而,如果一开始你就活得如尼采说的一样: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别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假如我知道我终极要达到的状态是喜乐自在,那么现在的每一次悲哀就是我通往未来的体验,和经由体验来修正达到喜乐自在当前的心绪和行为。喜乐自在的状态并非与生俱来,是我通过漫长的人生永不停息的修行可能靠近的理想。这中间任何一次的体验都是为我达到未来的锻炼,我由衷感恩,内心涌动的是欢喜,而不是前面所提活着的窘迫,而想要解脱。
是以人有远虑,眼前无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