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努力就会有回报,那么不去努力奋斗的人要么是满足于自己的现状,要么就是懒惰到了一定的境界,以至于提升自我的需求对抗不了无所事事的诱惑。
可这两种人并不是大多数人的情况。显然我们的“假设”有错误,努力与回报显然是不能够成正比的。细想之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并不是很有道理:从纵向看,人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成熟的,年长的自己并不一定就要比年轻的自己优秀。横向看,“耕耘”对“收获”的影响往往比不上“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努力不一定会有回报,那么对经历过数次这种痛苦的人来说,努力就成了一种奢侈品。认为自己时运不济的人会选择怨天尤人,揽镜自怜;认为自己能力不足的人会自暴自弃,无所适从。而我大概属于内心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而又努力表现出时运不济的样子来努力掩盖这一想法的一类,当然,这一次,我的努力又失败了。
于是我选择通过“懒惰”来掩饰自己的“能力”不足,同时内心不时会经历一些挣扎,让我觉得自己还是有希望获得成功的。可是我发现自己挣扎的频率在降低:我开始适应懒惰的自己!同样都是一无所获,为什么不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呢?——这个声音足够诱惑,软糯,像一下陷进松软的床铺,却发现是令人窒息的沼泽,越挣扎,沉沦的越快。
早起一会可以干点喜欢的事情,可复杂的围棋不再是我的爱好,睡觉成了我最大的快乐。你会看到许多这么自我调侃的人,他们都在经历这种挣扎与痛苦。在失败之后,我们的内心必然会经历一段低潮期,不同的是,我们在低潮过后选择顺流而下还是激流勇进:随波逐流不一定不会成功,逆水行舟也有可能头破血流。但与之相比更重要的是,你是否还愿意在瓦舍茅屋前有推倒建楼的毅力。
“成功”本身并不应该成为我们努力的目标,也绝不是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重要的指标。孙中山先生几次建立革命组织都以失败告终,在辛亥革命后却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护国护法运动也多次失败。可以说孙中山先生与“成功”无缘,但这更能表现出他作为一个革命家,一位领路人的坚毅与韧性。
永远都有东山再起的热情,才会做到一息尚存便永久奋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