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最近浏览网页,每天都能跟这句话相遇好几次。好奇之下,追根溯源,出自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改了一个字,仿佛为这句古诗换上了时装,让这句跨越时代的古诗,和谐的进入现代人的视野,并迅速成为“网红金句”。
“春风十里不如你”
这句“网红金句”更是风靡一时,而且现在也没有“过气”的迹象。
百度一下,你会知道,出自冯唐的《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再往前考究,出自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你看,名人也借鉴前人之作,化为己用。只不过化用得自然而高级,仿佛“春风化雨”。
这就是为什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什么“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诌”。文思枯竭,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读书太少,积累不够。
我们可以读到的前人作品,都无疑是被时间过滤筛选过的,有着非常强劲的生命力,阅读和吸纳前人的作品,我们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当然,此文说的是“借鉴”,“化用”,“吸纳”,不是抄袭,没有靠抄袭走的长远的,也没有考靠“模仿”成为大家的。
此文推崇的是冯唐式的“春风化雨”,因为时代的不同,前人的文学是高度浓缩和精炼的,借用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演绎一下,可以帮助时人更好的欣赏和理解,也可以帮助前人的作品获得新的生命力,是双赢的雅事。
林深时见鹿,书读多了也会遇到颜如玉、黄金屋。春风十里虽美,到底不如书中天地浩瀚无垠。
多读书,读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