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电影《海上钢琴师》和《放牛班的春天》,评分都很高,九分以上。
《海上钢琴师》的主控思想可能是:主人公自愿被炸死在一辈子从未离开的超大轮船上,因为船上是他生活的全部。
《放牛班的春天》可能是:好老师改变了一群无希望的坏学生,因为老师正直善良柔情有热爱。
印象深刻的是《海上钢琴师》中的高潮部分的一些对话,也是一个人生感悟的类比,大概是“琴键有限,音乐无限,主人公在船上可以掌控有限的琴键创造无限的音乐”
在船上主人公可以看清生活的尽头。船的航运有起点和终点,有可以数清的旅客和工作人员,因为看的清,生活简单充实快乐。而踏下船后,一切都没有尽头,无数看不到尽头的街道,房子,人……
可以猜想的是“拥有得太多,注意力切换频繁,生活复杂而疲倦”。
反观现实生活,能让你充实快乐热爱的,或许也是一眼可以望到头的那么几个人和事。
正如《道德经》言“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即有限的可以一眼看到头的简单的人事物。
但它或许是一种和平年代的美好的却难以实现的生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