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成就一番事业,必先经过苦痛的磨炼,绝望的洗礼,然后身体和心里在重压之下获得力量。正所谓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而面对苦难,面对挫折而走向奋起反抗的人不胜枚举:亲人饿死连安葬都无能为力的一代天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安徽老家一路讨饭到天津,号称“北洋之虎”的段祺瑞;父亲死后落魄到只和兄弟母亲为伍,日后称雄世界的成吉思汗……而真正当一些困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呢?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专心于困难所造成的恐惧,伤害,痛苦而在倾诉,寻求帮助,抱怨。什么?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直面恐惧?不好意思,没这项技能,也没想拥有这项技能。
有多少人是因为自己不想战胜,选择失败呢?
有人说世界是公平的,上天关了一扇门的时候也打开了一扇窗。有人说世界是不公平的,陈胜吴广大声的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想说,世界从来就不公平。他给了一些人乐观自信,给了一些人怠惰自卑。前者有理想有目标,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迎难而上一飞冲天。典型的就是刘皇叔,一介草根而心怀天下(有理想),弘毅宽厚,知人待士以收服人心增强实力(创造条件),与根基深后的孙、曹争雄。百折不挠,终成帝业。而后者就在你我身边。
苦难挫折无时无刻不在你我周围,它可能是在学习上,可能是在感情上,可能是在工作上抑或是家庭中。不论它出现在哪,首先要勇敢面对,倾诉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切肤之痛旁人哪能体会!此刻想一下孤身一人,做乞丐都要被欺负的朱元璋。你比他的境遇都不如吗?
一息尚存岂能轻言绝望!面对苦难挫折,蔑视的呐喊出“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
与诸君共勉!
附1:段祺瑞,字芝权。1863年生于合肥。父母都是农民,加上他一共四个孩子,全家唯一收入就是一块薄地。要不是他爷爷以前是个小官,积攒了一点灰色收入,时不时接济他们一下,全家就只能坐等饿死。过得虽说不上多好,但尚有口饭吃,还能读一点书。但是在他16岁那年,爷爷去世了,他被迫撤学。一年后吃饭都成问题,他决定去投靠在威海当兵的叔叔。身上就一块银元的他一边讨饭一边赶路。沿路乞讨,衣衫褴褛,段祺瑞最终靠着意志力走完了这将近一千公里。
多年后他自己也不敢相信:几十年前那个衣衫褴褛,沿街乞讨的自己会成为一个大帝国的统治者。
转自《历史深处的民国》
附2:公元1344年,黄河泛滥了。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淮河沿岸遭遇了严重瘟疫和旱灾赈灾物品层层下来就只剩谷壳了。四月初六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朱元璋的姐姐已经出嫁,三哥倒插门。除了二哥,家里已经没有其他人。此时他十七岁。
埋葬父母,没有棺材,没有寿衣,没有坟地。乞求地主好心被无情拒绝。没有办法,只能和他的二哥用草席盖着亲人尸体,拿门板抬着尸体安葬父母。
“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
转自《明朝那些事》
每至此处,泪流满面。
写于 2018.12.20/G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