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除的描述观察结果。
观察和评论的确很容易混淆不清。根据书中描述,有以下几种情况观察和评论被混为一谈:
1、使用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
2、把他人的思想、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做唯一的可能。
3、把预测当做事实。
4、缺乏依据。
5、评价他人能力时,把评论当做事实。
6、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时,把评论当做事实。
我认为,对于第1、4、5、6点来说,评论就像论点,观察就像论据。观察的时候,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描述多看到的情况。例如:“米奇花钱大手大脚”这句是评论,不是观察。我们一定是观察到了某个现象才得出结论“米奇花钱大手大脚”。“米奇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元”这句是观察,描述了一个论据。
比如“索菲长得很丑”这句是观察还是评论呢?当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时,把评论当做事实,这就是混淆观察与评论的其中一种情况。仔细想一想,美与丑的标准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有些不同的。“丑”是一个形容词,是评论一个人。同样“亨利很霸道”也是评论。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绝对化的结论以前我也常常使用。有一次我抱怨我家先生:“你总是吃饭的时候看手机…”我家先生回复我:“我承认偶尔一两次我吃饭看手机的情况是有发生,但是你太绝对啦。”我立马意识到自己并不客观,绝对化评论了。
当表达言过其实的时候,对方很可能逆反心理。比如当对孩子说“你总是在玩手机”,而孩子心理觉得没玩多久啊。我觉得换成“你已经玩手机超过一个小时了”,有一个具体量化的时间,孩子心理就会有个时间的尺度。我们跟孩子说“不要玩手机太长时间”,对于时间“太长”每个人感受不一样。所以直接说“可以玩半个小时”,这样双方都有一个标准的尺度,沟通效果更好。
怎样说话不让人反感?基于观察的事实就事论事,不要急于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