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4月17日晚,面向全校教师做了一次有关情绪的公开讲座,本文由讲座稿整理而成,根据吴伯凡老师的《伯凡·日知录》,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专栏内容,外加自己的观点,整合而成,并非原创。
鉴于内容过多,为减轻认知压力,特分开上下篇复盘。
愿助你情绪修行的路上一臂之力。本文是下篇。
在复盘的上篇,我们了解到情绪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无所谓好坏。下篇具体讲如果善用这个工具。
(四)情绪自卫术
你说,我知道这些负面情绪是附带产生出来了,但是天雷勾动地火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啊。到底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讲一些情绪的自卫术。
普通人面对情绪爆发通常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反应是战斗。
爆发并不会让关系变得更好,反而会引发对方的情绪。激动的情绪就像导火索,可以引爆对方的情绪,做出来一些双方都可能会后悔的事。所以千万不要在情绪爆发的时候说狠话、做决定。
第二种反应是逃避。
一旦遇到冲突,人们会下意识地逃避冲突。面对冲突,暂时离开是个好策略,但是回不去就糟糕了。如果躲避后,不重新面对冲突。躲避本身会让下一次更加尴尬。
没法面对冲突,就倒退为回避情绪,回避情绪变成回避事情,回避事情变成回避这个人,最后这种情况蔓延开来,就是回避现实世界。
第三种反应:发泄情绪。
很多心理学都会这样教你:
如果郁积的愤怒没有被表达或释放出来,会导致疾病和情绪困扰。
持这种观点的人会鼓励你发泄愤怒情绪,释放积累起来的紧张感,这样能保持身心健康。但事实并不如此,发泄短期会好些,长期会让你更加愤怒。
马里兰大学愤怒研究者艾伦·西格曼博士( Dr.Aaron Siegman )发现,发泄愤怒是导致心脏病的一个极其危险的因素。发泄愤怒会触发某种内在机制,极易导致动脉损伤。过去40年,研究者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心理学实验。这些研究得出一致的结论: 不管在言语上还是行动上发泄愤怒,只会导致更多的愤怒和暴力。 以暴制暴——即使是自己的对自己的暴力,也同样不可行。
那什么是心理自卫术? 情绪失控最大的特点是快,下意识反应, 最好的处理紧急情绪的方式就是:
3个心理自卫术
数数
别看这个技巧简单,但大部分人的做法都是错的。一般人会数数,
一直数到10就准备
出拳了!!!
其实,最好的方式是倒过来数,而且要跳着数 。
17 15 13 11 ……数到1就冷静了。如果不行, 再来一次。
数数对于愤怒、紧张的情绪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自由书写
如果是一个人的场合,自由书写是最好的方式。尽快把你的想法和情绪都写下来,然后随着你的表达,情绪就自然平复,恢复到可以处理的程度。尤其面对失落、焦虑都很有效果。
说到自由书写,我就有话说了。
2017年3月加入007不写就出局社群,3月19日在简书写第一篇文章开始,坚持一年周更(期间因家中突发状况停更三个月),到现在,我一共写了十三万六千多字。
这一年,我深刻体会到精神分析学派所认为的——文字是巨大的容器。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事物都能用语言文字来讲述,这时语言文字就起到了容纳的作用。
因为当我们的心灵知识可以被文字表达的时,就意味着心灵知识被文字容纳了;而借助文字,才可以不断进行各种思考。
2017年,文字疗愈了我的丧失之痛,让我与原生家庭和解,在困境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
情绪零食
有过成功减脂经历的人来说,他们都知道,每天吃点健康的小零食,反而不会让你暴饮暴食,更容易达到减重的结果。
情绪零食也有相同功效。心理学家发现,在遭到拒绝后,我们所爱的人的照片是最有营养的“零食”。在失落的时候,有一个能拨通的电话是重要的支持。
亲人照片、友善的电话、宗教信仰都可以是帮助你恢复状态的情绪零食。
所有的自卫术都会在最后都会叮嘱你一句——最好的自卫术就是不要去危险的地方。心理自卫术也是—— 平时就善待自己的情绪,在爆发初期控制住、积极的锻炼身体,接触快乐的人和事,让自己心情足够好 ——
最好的心理自卫术,就是让自己不要进入爆发状态。
(五)做个情绪“拆弹专家”
情绪的ABC
怎样能让自己经过修炼,不进入或少进入爆发状态呢?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情绪产生的机理是ABC模式,
A. 诱发性事件(Adversity events)
B. 信念(Belif)
C. 结果(Consequence)
外在逆境不可控,但是信念是可调整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变自己的情绪。
周末在家里一家人包饺子,包一个,妈妈说不对,中间厚点;又包一个,说皮都破了;再包一个,你看你就是笨……你听完一下子气就上来了——到底要我怎样?发完脾气,又觉得特没劲,其实是件小事,妈妈也没有恶意,但是好氛围都被破坏了。
通过ABC的思考,他发现背后有一个信念
“妈妈一直都不信任我”。
真的探寻下去,他发现其实这个信念不是真实的:
“妈妈对我工作能力很信任的,平时经常在亲戚面前夸我,特别为我自豪。她只是对我生存能力怀疑,但说到底,也是担心我照顾不好自己。”“其实妈妈年纪大了,需要找点成就感,其实是在刷成就感吧。”
当“不信任我”的想法变成了“现在陪她刷点儿成就感吧”,你的心情也会变得愉快很多,不容易发怒了,家庭关系其乐融融。所以,不是你情商低,是你没想明白。
我们常常以为是事件引发了情绪,其实是你内心的看法引发了情绪。情绪只是信念的外显。
当你改变了信念、你就改变了感受;改变了感受,也就改变了行动;这些行动积累起来,就开始慢慢改变命运 。这样你才会成为自己的主控人。
类似的非合理信念常常有3个特征,简单来说就是小事放大,非黑即白——看问题过于绝对。
这些限制性信念很狡猾,都是自动的、潜意识的,不留意的话很难注意到。所以情绪爆发的时候,一定要慢下来—— 尝试找到脑海里这些一闪而过的,影响了你情绪与行为的想法。这个过程被称为思维捕捉。
这个过程并不难,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积极心理学之父赛里格曼曾在一群9岁的孩子中训练这种思维,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通过ABC法则改变了想法,下面是其中一位叫琳达的9岁孩子思维捕捉和转变的过程——
情绪的认知管理
观和察
明白了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
知道了这么多情绪理论,依然遏制不住火冒三丈的冲动。下面我们来上情绪修行的最后一课。
佛教讲觉悟、觉察,是要深切地意识到你现在的状态:当你的怒气起来的时候,你要学会觉察“我现在正在发怒”;当你变得贪婪的时候,你要形成一种本能的反应“我现在陷入到贪婪。”——佛教和与佛教相关的宗教都强调“观和察”,“观”是不带评价地看你现在的状态, 一旦你进入到“观”的状态,你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在改善和协调你的状态和行为了。
你哭的时候,如果把自己关在一个黑屋子里哭,就越哭越来劲,但如果你打开灯,站在镜子面前哭,就哭不出来——因为当她看到自己在哭的时候,这个行为本身就在抑制你现在的这种状态,避免了这种状态进入极端化。
下一次你要哭的时候,记得站在镜子前。
看见或叫出名字是降服本身
文化人类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各个民族的神话当中都有一条通行的规则,妖魔鬼怪出现的时候,如果你能叫出这个妖魔鬼怪的名称,它的魔力就立即减损大半,甚至完全丧失魔力。反过来,如果你被对方叫出了你的名字,那你的力量一下子也就化为乌有,就会被对方降服——看见,或者叫出名字,就是降服本身。
《西游记》你看到孙悟空的降妖过程最终都是走上层路线,找到一个管这些妖魔鬼怪的人,当它们的主人过来叫出它名字的时候,妖魔鬼怪立即就现出了原形——这是一种情绪管理的重要的方法,当你处于某种状态的时候,第一步你要观,要看见,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自然地被降伏。
当然,这只是管理情绪的最基本的方法。一种极端的、已经成为毒瘾的情绪,你要降伏它、改变它是很难的,或者说,从根本上你是没办法消除它的,你只能用另外的方法替代它,而习惯的养成又只能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
儒教讲“吾日三省吾身”, 我们要管理我们自己,要将我们的行为和状态可视化,或者是客观化。 写日记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所以,我们要管理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抽身出来,让自己成为自己的观察者。通过让我们的状态变得可见,在一定程度上降伏我们的状态。
哇,恭喜你,终于看完了。你的心情现在怎么样呢?留言告诉我吧。让我们一起在管理情绪的路上精进。
扫一扫,开启奇妙的自我探索之旅。
了解宇宙最红写作社群,看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