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继1961年的柏林危机之后,肯尼迪与赫鲁晓夫之间的第二次博弈,也是冷战初期美苏两个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近距离直接对抗,虽然危机仅仅持续了13天,但人类几近毁灭的边缘。
赫鲁晓夫是一个强势和务实的领导人,肯尼迪也是一个睿智和理性的领导人,两人都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竭力避免发生核战争。赫鲁晓夫要的只是一种核威慑的对等与均势。而肯尼迪面临的是在一个家门口的核威胁,对美国而言,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导弹部署一经开始,方方面面涉及到许多人,即使是最高领导人也难于驾驭,任何一个环节一旦失控,很难说最终是否会发生热核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讲,说“我们曾经离世界毁灭如此之近”并非危言耸听。幸运的是,在事件演变的最后一刻,双方能够各退一步,使危机得以化解。在处理危机时,双方都给对方留着小心,就像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里,两个人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突然一下撞在一起,大家都吓得其实是往后退了一步。美国宣布的是两天后对古巴进行封锁,给苏联的撤出留出时间,而且美国所用的“封锁”一词并非军事上所用封锁,而是“guarantine”,是“隔离检疫”的意思。而在整个古巴危机期间期间,美国只精心选择了一艘绝对“安全”的挂着苏联国旗、载着希腊船员的黎巴嫩货船。同样赫鲁晓夫也也下令所有正在开向古巴港口的那些船,只要船上带着军事装备,全部返航。从美苏处理危机的这一细节可以清楚地体会出当时两国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的意图。中国古代兵法有云: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这种在危机面前采取理智和克制态度值得我们在处理各类大小危机中借鉴。
和平压根就不是什么命中注定的事情。在古巴导弹危机中,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幻觉,觉得两国领导人对整个态势是能够控制得住的。所以我们把古巴导弹危机最后没有导致核战争,往往是归功于这两个领导人的理性。但在危机过程当中,双方擦枪走火的机会,多得难以想象。古巴导弹危机于1962年10月28日赫鲁晓夫对肯尼迪的回信,承诺运回所有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结束,但就在前一天,就是10月27日,在美国人书写的历史上,称之为叫“黑色星期六”。那一天发生的那么多的事情,实际上一再把整个人类的命运,推向了战争的边缘。因为那一天美国人得到的情报是古巴的导弹基地已经有五处可以完全地运行了。就在第二天,第六处也将建成。只要赫鲁晓夫一按电钮,整个美国东部的那大城市,如华盛顿、纽约、迈阿密,就将灰飞烟灭。事实证明美国当时得到的是一个假情报,但在黑色星期六那一天,美国人感受到了世界末日的气氛。就在这一天,有一架苏联的核潜艇,在巡航中被美国的海军发现了,美军就试验性的对它进行了一些提醒,使用了“深水炸弹”。潜艇上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美国人要干什么。其实按照海军当时通用的规则,这就是逼潜艇浮出水面。对于一艘战略核潜艇来讲,它肩负的使命就是,带着核弹头,要在国家最后的时刻,利用我的隐蔽性,把核弹头打到美国。所以这个时候潜艇的艇长,他已经和外界失去联系了,这艘潜艇的艇长就一度命令自己的水手把核鱼雷上膛,但在他也冷静下来后,做出了在海军看来特别屈辱的命令,命令潜艇浮出水面。如果当时那枚核鱼类发射出去,必将迎来美国的核反击,一场没有胜利的热核战争就将打响。同样,当时美国天空中随时有六十架待命正在飞行的B52轰炸机,万一任何一个飞行员做一个误判,整个历史进程就此改变了,而类似的事情当天还发生很多。历史的进程往往不是如人们所想,是在少数权力者手中可以控制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也可以引起一场飓风.
总之,活着是最幸福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