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太平街:石板路上走过的千年古韵

作者: 城居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4-18 22:52 被阅读0次

    寻觅老长沙的味道,不得不去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太平街瞧一瞧。悠悠两千年历史的长沙,经受战乱与变迁,而太平街,却保留着它千年不变的情怀。

    穿过街口高大的石坊,走在古老的麻石路上,两旁的小青瓦、坡屋顶、白瓦脊、封火墙、木门窗以及路旁古色古香的街灯,似乎比沿街的吆喝更引人注目。贾谊故居、长怀井、明吉藩王府西牌楼旧址、辛亥革命共进会旧址、四正社旧址等古迹遍布其中,让这条全长不过375米的古街,足以让你游玩许久。

    贾谊故居,临街而立,被称为湖湘文化的源头,是长沙最古老的古迹,堪称长沙最有历史厚度的建筑。虽历经各种战乱和历史变迁,建筑风貌、文物摆设,至今仍相对保持了一个完整的“祠宅合一”观赏体系。它始建于西汉文帝年间,为长沙王太傅贾谊的府邸。那时,整个湖南均是长沙国的范围,贾谊是中央政府派到长沙国的最高行政长官。从明朝成化元年以来,贾谊故居就是祠宅合一的格局。祠匾是赵朴初先生最后的墨迹,祠两边均是清朝时湖南巡抚所写。湖湘人民在多年历史中,对贾谊故居维修和重建了100余次。

    太平街,这样一条不长不宽的老街,于明清时期发展为省城中一条重要的商业大街,承载着湖湘文化的魅力,体现着传统商业的民俗风情。那时的太平街,商贾云集,牙行林立,以经营粮食、油盐、水产、南货等为大宗,做的多是批发生意。两侧的巷内,富商的公馆一栋接一栋,再加上会馆、戏园、酒楼、钱庄等的加入,整条街从早到晚,人流不断。

    几十年前的太平街,门面虽然比较破旧,但仍然热闹非凡。有卖草鞋的,打铁的,做灵屋的,买香烛纸钱的,炸臭干子的,卖扯麻糖的,剃头修脚的,看相算命的,弹四郎唱夜歌子的。还有打酱油的,演皮影戏的,抢刀磨剪的,卖陶瓷夜壶的等等。听说,太平街上坑洼不平的麻石路面,那是几百年上千年很多代人踩出来的印记。

    听老辈人讲,旧时代太平街流传过一个美丽传说:在街口北端有一家专做纸扎灵屋的铺面,小铺子的小女美貌如花。为了给女儿找一个有才华的女婿,她的父亲想来个比文招亲。于是,他在铺子门板上给出上联:“灵屋,纸糊篾扎,一挡不得风,二淋不得雨,鬼要。”并且,通告所有人,如有谁能对上,便将小女许配给他,决不食言。

    很多名人骚客闻讯前来,虽各有千秋,但总是差强人意,都无功而返。“夜壶,泥捏火烧,一装不得酒,二盛不得茶,卵用。”几个月后,这上联居然被临街一个卖尿壶的男子给对上了。至于是不是真的娶了卖灵屋的女子,未曾得知。但这个下联,看上去粗俗,却真实绝对。

    人群熙攘,你来我往。点份臭豆腐,来根大香肠,张口吃掉友人递过来的糖油粑粑,再喝上一大口“茶颜”,于青瓦白墙间,走在石板路上的我们,仿佛穿越过了千年。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几处布满青苔的老屋和墙垛,没有几处石板小街和胡同,便缺少了太多回望历史的载体。如今,长沙城内的老宅老街老胡同已所剩无几了,太平老街,便成了这些“所剩无几”里的一个原生感叹号。我们在这里感叹、驻足、回首,也在这里,向前走。

    文/穆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沙太平街:石板路上走过的千年古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gz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