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是指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这个典故又称为“黄袍加身”。
后周的政权其实挺可惜的,它的两代皇帝郭威跟柴荣(郭威无子,柴荣是他的内侄也是养子)比起五代十国时期其他皇帝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在他们身上能看到大一统的希望,尤其是柴荣。
可惜他英年早逝,离世的时候才30岁,皇位由7岁的儿子继承,其生母的妹妹垂帘听政。如果柴荣多活上十几或几十年,中原汉族很有可能更早完成统一,历史的走向也会被改写。
可惜,没有如果。
郭威柴荣的事情改天再写,今天先说说那时候的赵匡胤。
柴荣去世后,其子柴宗训继位,赵匡胤随即发动兵变建立宋朝。他肯定早就做了些准备的,至于是不是为了改朝换代做的准备就不好说了。总之,在兵权和军队关系网、智囊团幕僚等方面,他都有所准备。
949年,在郭威还没建立后周政权时,赵匡胤就在他的军队里从军了。后周建立起来后,赵匡胤就在禁军中任职,先后得到皇帝们的赏识和重用,官职也是一路高升。
赵匡胤也参与了柴荣对禁军的整顿,这为他在禁军中发展自己的势力提供了方便。956年,赵匡胤随柴荣征战南唐,再立战功,很快升任同州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
柴荣病逝,年仅7岁的柴宗训继位,赵匡胤则升任殿前都点检。
柴荣还在世的时候,京都就盛传“点检作天子”,只不过,柴荣防范的是当时的殿前都点检张永德,殊不知,谶语中说的竟是他儿子在位时的点检赵匡胤!
赵匡胤一直在禁军中发展势力。他与杨光义、石守信、刘庆义等人结拜,组成“义社十兄弟”,赵匡胤升迁最快、官职最高,自然成为义社兄弟的首领。同时,赵匡胤的父亲也在禁军中任职了三十余年,也有众多部属、好友。可以说,除了韩通,朝中禁军将领都在赵匡胤势力范围之内。
同时,赵匡胤也积极组织自己的智囊班底,以幕僚赵普和胞弟赵光义为首,其他还有吕余庆、刘熙古、沈义伦、李处耘、王仁赡、楚昭辅等人。
595年,幼帝即位不久,契丹与北汉联合进犯后周边境。新年的正月初一(596年)赵匡胤奉旨率军北上抵御外敌。
史书记载,初三晚,赵匡胤抵达陈桥驿(今河南封丘),当时有将士煽动军心,说新皇帝年幼,未能亲政,不会理解将士们为国征战的勋劳,不如拥戴都点检赵匡胤做皇帝。兵变很快酿成。
有的史书记载,当时都押衙李处耘将兵变消息报告赵光义和赵普,他们一面派人火速到京城,通知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和殿前都虞候王审琦,让他们为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做好准备,一面部署兵变将士,准备拥立赵匡胤为帝。
第二天清晨,将士们全副武装,包围赵匡胤营帐,赵光义与赵普入内劝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并将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
赵匡胤向兵变将士提出三项条件,即不得侵犯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凌辱后周的大臣,不得掠夺百姓与国家的财产,然后指挥兵变军队迅速返回京城开封。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
网友评论